田径短跨项目起跑反应时与运动成绩关联的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5期).docx

  • 0
  • 0
  • 约4.94千字
  • 约 71页
  • 2023-06-13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田径短跨项目起跑反应时与运动成绩关联的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5期).docx

  1. 1、本文档共71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田径短跨项目起跑反应时与运动成绩关联的研究 作者:姜宏斌 来源:《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05期 摘 要:反应时作为生理学、心理学及训练学等学科领域的专业术语,受各自学科理论依据与实践实验条件的影响,导致概念界定歧义与数据测量迥异。借助过往经典文献的研究思路与理论架构,取样第15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短跨项目运动员的反应时及运动成绩数据,描述与推断不同性别、轮次、等级水平、项目距离等因素对反应时的影响、反应时与运动成绩的关联及反应时的稳定性。研究表明:1)男女100 m、100 m栏与110 m栏起跑反应时分别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与显著性差异,除去男女100 m与100 m栏、110 m栏外,其他不同运动项目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2)除去女子200 m预复决赛各轮次反应时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其他项目未见差异;3)男女100 m、200 m起跑反应与运动成绩存在显著性相关;4)优秀运动员能够持有较低水平的反应时。科学认识反应时的运行原理及作用、改善运动技术、提高力量素质、积极心理干预等训练参数及手段是提高田径短跨项目运动成绩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田径短跨;反应时;运动成绩;实证;优秀运动员 中图分类号: G 808.1 文章编号:1009783X(2016文献标志码: A 反应时是指从接受刺激到机体做出反应动作所需的时间,即从刺激到反应之间的时距,主要反映人体神经与肌肉系统的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目前,已在生理学、心理学及训练学等学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碍于不同学科理论依据及概念内涵各有侧重,实验室检测与实践操作测量内容迥异,反应时干预因素呈现灰色及非线性态势。过往文献研究结论存在冲突,理论认知模糊,训练实践低效。鉴于此,梳理反应时领域的经典文献,借助2015年北京国际田径世锦赛的现场实验平台,针对影响短跨运动员起跑反应时的若干因素,例如性别、轮次、项目距离、等级水平等,推断其与运动成绩的关联特征,观察其比赛进程中稳定性,借以支持既定的研究结论或质疑普遍持有的观点,为后续追踪研究指明方向及践行路径。 1 问题提出 训练实践活动的需要及矛盾产生的问题引发理论的探索与创新,理论假设与实验求证的辨伪求真引发学术的争鸣。反应时基于生理学解剖结构与功能特征在各学科领域得到了大量应用,目前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领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生理学、心理学对反应时的学科定义与训练学对起跑反应时的数值采样概念迥异,导致部分理论认知模糊及实践训练盲目。反应时是指从刺激的开始到反应呈现之间的时距[1]。其属于个体神经系统受遗传特征影响的反射通路的传导时间,遗传力H=0.75,心理干预作用显著[2]。起跑反应时包括心理学定义的反应时+施力于起跑器达到特定压力值所需要的时间。实验室应用的反应时测试仪是从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所用的时间,运动时则是从开始运动到运动完成所用的时间,反应时反映的是知觉过程所需要的时间,而运动时反映的则是运动过程所需的时间。2)人类反应时的生理极限与运动员教练员的主观期待存在落差,导致训练导向的偏差与心理状态失衡。人体反应时极限小于60 ms[3]、85 ms[4]、100 ms[5]。田径短跨项目1/100~1/1 000 s 差异决定胜败的致胜规则、现代田径赛事赛程安排的密集程度、人体生理疲劳兴奋的周期规律都是限制起跑反应时的因素,导致主观期望与客观潜质存在较大差距。3)反应时干扰因素较多,例如在认知记忆思维情绪等心理活动干扰下导致研究结论的冲突或难以重复。 2 理论背景 2.1 “反应时”学术脉络 运动反应时的研究始于天文学。德国学者贝赛尔(Bessel)与阿革兰特(Angeloander)同时观察7颗星体时发现:2人反应时间差别为B-A=1.223 s[6]。该等式被称为“人差方程式”,即反映观察者之间的个别差异。由此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开展分离反应时实验,揭示了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等心理过程的时间曲线规律。唐德斯测算心理操作时间的方法是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新途径与工具。20世纪50年代,日本学者株式道夫基于肌电图表象特征将反应时分为2部分予以测定与描述,即从刺激开始到肌肉同步放电的时间段,从同步放电开始到肌肉机械运动的时间段。1965年Alfred Weiss由此提出将反应时划分为前动作时(PMT)和动作时(MT)的观点,PMT为从刺激开始到肌肉产生动作电位的时间段,MT为肌肉兴奋产生动作电位到收缩变化的时间段,两时间段合称电机械延迟(EMD)。1986年陈舒永等[7]研制出反应时运动时测试仪,将主要标志神经过程的反应时和肌肉运动过程的运动时区分开。1988年马力宏[8]利用双生分析法發现:EMD性状稳定性大于RT且遗传度高,停训对反应时的影响远大于EM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