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与SiO2反应的热力学分析-《化学教学》(2021年2期).docx

  • 0
  • 0
  • 约2.41千字
  • 约 25页
  • 2023-06-10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C与SiO2反应的热力学分析-《化学教学》(2021年2期).docx

  1. 1、本文档共25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C与SiO2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作者:潘书恒 程萍 来源:《化学教学》2021年第02期 摘要: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C与SiO2反应生成CO而非CO2的原因;指出在实际生产温度下,Si和SiO2均呈液态,理论上不应引用298K时的生成焓与标准熵;计算了2200K时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并进一步讨论了298~2500K温度范围内反应焓变与熵变对298K时相应数值的偏离情况,绘制了较精确的ΔrGθm-T图;发现对于C与SiO2的反应而言,在此温度范围内,热力学函数对298K时相应数值的偏离程度较小。 关键词: C与SiO2反应; 非常温反应; 物态变化; 热力学分析 文章编号: 1005-6629(2021)02-0091-08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1 问题的提出 在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常常会对一些化学反应产生疑惑,其中一例便是: 为什么C与SiO2反应得到的产物是CO,而不是CO2?对于这一问题,如果教师以“实验事实就是如此”回应学生,将不利于学生探究与质疑精神的发展,甚至可能给学生留下“化学反应不讲理,需要死记硬背”的不良印象。从热力学角度对该反应展开讨论,分析C与SiO2反应生成CO的原因,同时分析不同温度下反应的焓变与熵变对298K时相应数据的偏离情况,可为从热力学角度研究非常温反应,尤其是物质的物态与298K时不同的反应,提供一种思路。 2 C与SiO2的反应 对于C与SiO2反应为什么生成CO这一问题,有些教师一般解释为: 由于实际生产中C是过量的,即使反应生成了CO2,后者在高温下也会进一步与C反应,最终生成CO。这样的解释乍一看很合理,然而可能会引起学生这样的认识: 如果是少量C与过量SiO2反应,应该就能生成CO2。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 2.1 C与SiO2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化学热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问题,对于一个等温等压不做非体积功的反应,如果以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或压力为1mol·kg-1或100kPa为研究状态,那么可以用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ΔrGθm(简称为反应自由能)判断反应的自发性。若ΔrGθm<0,表示反应在标准状态下能正向自发进行;反之,若ΔrGθm>0,则反应在标准状态下逆向自发进行。ΔrGθm与反应温度相关,在一定温度(T)下,ΔrGθm(T)=ΔrHθm(T)-TΔrSθm(T),其中ΔrHθm与ΔrSθm分别为标准摩尔反应焓变(简称为反应焓)和标准摩尔反应熵变(简称为反应熵),若它们的量值随温度变化较小,常用298K时的量值代替。ΔrHθm与ΔrSθm可由反应中各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θm(简称为生成焓)与标准摩尔熵Sθm(简称为标准熵),通过公式ΔrHθm=∑νBΔfHθm(B)与ΔrSθm=∑νBSθm(B)计算得出,式中B表示反应物或生成物,νB表示反应物或生成物在方程式中的计量数,对生成物νB取正值,反应物νB取负值[1]。 对于C与SiO2反应得到何种氧化产物的热力学分析,即是考察下述反应(1)和(2)的反应自发性。反应中相关物质在298K时的生成焓与标准熵如表1所示注: 本文中所有热力学数据均取自叶大伦主编《实用无机物热力学数据手册(第2版)》[2]。;根据表1不难算得两个反应的焓变和熵变,进而得到反应自由能的表达式;令ΔrGθm=0,即可得到反应的转化温度,如表2所示。 SiO2+2CSi+2CO↑(1) SiO2+CSi+CO2↑(2) 从表2可看出,两个反应都是吸热、熵增的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当反应温度高于1914.2K时,反应(1)(生成CO)在热力学上能自发进行;当温度高于2808.0K时,反应(2)(生成CO2)在热力学上能自发进行。工业上制粗硅的实际生产温度在1800~2000℃[3],即2073~2273K,超过了反应(1)的转化温度,但未达到反应(2)的转化温度。故在实际生产条件下,C还原SiO2得到的氧化产物为CO。 将两个反应的ΔrGθm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绘于图1,从图中不难看出,随着温度升高,两个反应的ΔrGθm数值都越来越小,说明反应倾向性逐渐增大。但需要注意的是,仅凭此图不宜作出如下判断: 由于同一温度时,反应生成CO的ΔrGθm始终低于生成CO2的ΔrGθm, 说明反应更倾向于生成CO,因而C还原SiO2始终只能得到CO。这一判断的问题在于,忽略了ΔrGθm只能用于判断一个反应自身的反应自发性,而不能用于比较不同反应的倾向性大小。吴国庆教授曾写文指出[4],不能用Fe3O4的生成自由能ΔfGθm数值比FeO、 Fe2O3更小,来说明Fe在O2中燃烧为何生成Fe3O4,因为不同反应的ΔrGθm之间不具有可比性;而要对比铁和氧化合生成上述三种氧化物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