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因效应的认知影响及教学应用-《化学教学》(2017年9期).docx

  • 0
  • 0
  • 约2.47千字
  • 约 32页
  • 2023-06-10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近因效应的认知影响及教学应用-《化学教学》(2017年9期).docx

  1. 1、本文档共32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近因效应的认知影响及教学应用 作者:张军 来源:《化学教学》2017年第09期 摘要:分析了近因效应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并从学生受到近因效应的影响出发,探讨在化学教学中合理利用近因效应原理促进教学,减少近因效应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教学中进行合理的课堂安排,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联系生活实际等,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关键词:近因效应;认知发展;倒摄抑制;系列学习曲线 文章编号:1005–6629(2017)9–0024–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近因效应概述 1957年,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对近因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信息呈现的顺序影响了人的整体看法,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有更大的影响作用。他又发现,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这个现象就叫近因效应。米勒和坎贝尔的研究也证明了近因效应的存在[1]。 心理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系列学习任务中经常会观察到:人们在学习前几个和最后几个项目时表现得更加快速和容易。如果把系列中对各项学习的速度和项目顺序关系画一条曲线,就会看到如图1所示的结果。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儿童学习单词表的过程中:他们会先学会前几个字母(A,B,C,D)和后几个字母(X,Y,Z),然后才学会中间的字母(J,K,L,M)[2]。 在系列学习曲线中,对前几个项目的识记较为容易的现象就是首因效应,对后几个项目的识记较为容易的现象就是近因效应。 心理学对造成近因效应原因进行了研究。首先从遗忘进行解释,认为遗忘在两种情况下会造成近因效应:当时间长到足够分离两种信息,同时听众在接受第二种信息后立即表态时[4]。Kahneman和Tversky最早对近因效应做出了认知层面的解释[5]。他们在解释中使用了局部代表性启发法(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s),认为近因效应是人们对局部序列做出判断时使用了“小数法则”(认为局部具有总体所具有的全部性质的一种错误信念)的结果[6]。 2 近因效应对化学学习的影响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影响到学习活动中认知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值得关注。首因效应及其对化学教学的影响,笔者作了一定讨论[7,8],关于近因效应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有学者开展了研究[9,10],这些研究从近因效应出发探讨教学环节的安排,如结课设计等。笔者认为,近因效应对化学学习还有更广泛的影响,在学生化学知识学习和化学原理形成方面的影响更值得关注。以下进行具体讨论。 2.1 近因效应会导致较近学习的内容印象深刻 化学知识的学习与所有的学习一样,存在先后顺序。由于各项内容出现的时间顺序不一样,就出现了近因效应。从一堂课来讲,就是学生对于课堂临近结束时学习的内容印象更深刻。从整个学习的过程来看,就是较近时间学习内容掌握更好。以溶液学习为例,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方法。即分别确定溶质和溶剂的质量进行混合得到所需溶液,溶剂(水)的质量转化为体积,用筒量量取。高中化学中进一步学习了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应该说,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比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要简便,但是由于初中到高中间隔时间较长,而且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实验在高中阶段强调较多,容量瓶也成为了学生经常面对的仪器。因此在教学中发现,让高中学生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时,他们往往将容量瓶作为必要仪器,而忘记了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同样的情况出现在过滤和萃取两个实验操作的认识上。以2012年重庆高考题的解答为例: (2012年重庆高考化学试题26,节选)金刚石具有优良的耐磨、耐腐蚀特性,应用广泛。一定条件下,Na还原CCl4可制备金剛石,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后,回收CCl4的实验操作名称为 。 按照题目情景,反应结束为互不相溶的固液混合物,即液态(CCl4)和固态(Na、金刚石、NaCl),分离回收CCl4最好的办法是过滤。而高考结果却显示不少学生回答的是萃取。过滤是初中化学学习的实验操作,该实验操作简单容易理解,学生掌握很好,照例说正确作答并不难。了解学生错误原因发现,他们一看到CCl4就想到萃取,因为过滤是初中学习,后期强调不多;而萃取是高中阶段学习的内容,在教学中接触更多,且高中阶段的典型萃取实验常用CCl4作为萃取剂,学生就将萃取实验与CCl4建立了条件反射,见到CCl4就想到萃取。 2.2 近因效应会对已有认知造成干扰 由于近因效应的存在,后面的内容可能对前面内容造成干扰,也就是倒摄抑制[11]。笔者在化学教学中发现,这样的情况也比较常见,比如对于硫酸性质的学习。 3 近因效应的教学应用 从近因效应的心理学原理和实例可以看出,近因效应对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具体表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