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主龙门洞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pdf

川主龙门洞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pdf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川主-龙门洞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学号 姓名 专业 地质工程 年级 2013 级 指导教师 西南交通大学 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016/07/17- 目录 1.前言 1.1 线路概况 1.2 工作概况 2.线路工程地质条件 2.1 自然地理环境 2.2 地形地貌 2.3 地层岩性 2.4 地质构造及地震 2.4.1 断层 2.4.2 褶皱 2.4.3 地震 2.5 岩土体物理力学特征 2.6 水文地质条件 2.7 不良地质现象 2.8 天然建筑材料 3.北线工程地质分段及评价 4.南线工程地质分段及评价 5.南北线方案的工程地质比选意见 6.结论及建议 1.前言 1.1 线路概况 川主—龙门洞铁路(以下简称川龙铁路)位于峨眉山市峨眉山风景区附近,紧邻报国 寺和峨眉山博物馆。线路东北起自川主乡,途经黄湾阶地西至龙门洞,从运行列车种类来 看属于客货共线铁路。在线路布置上有北线、南线两套选线方案。 川龙铁路大致沿峨眉河布置,沿线地形较为复杂,发育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 灾害。铁路在龙门洞沿线,地层岩性主要以玄武岩和灰岩为主,岩层稳定性相对较好;川 主沿线地层则以砂岩、泥岩为主,风化较强烈,岩体强度相对较低。 同时,铁路沿线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较为发育。在线路终点的牛背山背斜核部地带, 存在一条南东起于麻柳湾、北西至梁坪,总长约 9 公里的大型逆断层 “牛背山断层”,断层 两盘紧密接触,在挖断山背斜核部、受断层影响的二叠系灰岩发生破碎并育有溶洞; 此外, 线路由终点至起点还会依次通过伏虎寺断层、报国寺断层以及交大断层,这些断层均为逆 断层,但都不是活动断层。 铁路北线位于峨眉河左岸长约 6 公里,线路中部会经过一大型泥石流沟即“黄田坝泥 石流沟”;线路后半段大部分穿过黄湾阶地,地形较为平缓,岩层稳定性较好,主要为第四 纪的冲洪积堆积物,上覆粘土为农田用地,而粘土以下为鹅卵石;黄湾阶地共分为 5 级阶 地,北线基本沿着 2 级阶地和 4 级阶地的交界处穿过。在末段,北线通过拟建峨眉河大桥 穿过峨眉河,而后通过拟建狮子山隧道到达川主车站。其中峨眉河河宽约为 30 米,汛期流 速约为 2 米每秒,对河岸冲刷略为严重。 铁路南线位于峨眉河右岸总长约 7 公里,线路前半段基本沿山麓通过,地层岩性多以 灰岩、白云岩为主,岩性较为稳定强度较好;在接近龙门洞电站处以及龙门洞雷口坡一带 的岩质高边坡有崩塌现象,对线路安全会造成一定隐患。线路后半段沿阶地边缘通过,地 形平坦岩性较为稳定。其中线路后半段在对门山一带会经过一顺层滑坡 “对门山滑坡”,滑 坡面积较大,发生于峨眉河转弯处,该滑坡产生原因为河流掏刷岸边导致的抗滑力不足, 而且经过初步分析该滑坡现已稳定。 南北线在线路起点附近交汇于狮子山处,均通过拟建的狮子山隧道穿过狮子山。狮子 山处岩层走向北东,以泥岩和砂岩为主,节理较为发育,以三级围岩为主,隧道入口处山 体边坡有掉块现象。 1.2 工作概况 本次线路工程地质勘察大致按初测深度进行,工作内容如下: (1)现场确定铁路位置及有关设计情况; (2)地质观测点的选定、纸上定点、记录和描述; (3)工程地质调绘 (即工程地质平面图填图); (4)熟练运用地质条件点、线、面结合分析的工作方法; (5)认识工程地质条件各要素在现场的反映; (6)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分析;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现场勘察资料,综合分析、评价线路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 性,提出地质选线建议。对收

文档评论(0)

186****57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