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冬温”医案100例.doc

  1. 1、本文档共1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冬温”医案100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冬温医案100例,以供大家参详。 1 项肖卿,家拥厚资,人极好善,年甫三十五岁,体甚壮伟,微感冬温,门下医者,进以姜、桂之剂,即觉躁扰,更医迎媚,径用大剂温补。 两帖后,发狂莫制。 又招多医会诊,仅以青麟丸数钱服之。所亲梁楚生宜人闻其危,速孟英视之。业已决裂不可救药。 甚矣!服药之不可不慎也。富贵之家,可为炯戒。 王孟英 2 郑某 男,50。 初诊: 时令当寒反温,咽干心烦,懊憹不安,夜寐欠佳,胸中闷闷不乐。 连日来过食酒肉辛辣,昨日发烧头晕,体温37.8℃,今诊两脉滑数有力,舌红且干,苔黄根厚浮黑。 咽红肿痛,大便干结,小溲赤少,自觉灼热,舌疮作痛,唇焦破裂,面红目赤,有时憎寒,口干渴而思冷饮。 温邪蕴热在里,热灼津伤,过食辛辣荤腻,胃肠积滞。热灼胸膈,故心烦懊侬,积滞不除,则阳明蕴热更甚。凉膈泄热,兼以通腑。 黄芩10克 炒栀子6克 淡豆豉10克 连翘10克 前胡6克 枳实6克 瓜蒌仁25克 元明粉1.5克(冲) 薄荷1.5克(后下) 生大黄粉1.5克(后下) 一付 二诊: 昨服药2~3小时后,腹 痛,大便畅通一次,小溲较多,夜间得小汗而睡眠甚佳,心烦懊憹皆减,体温37℃,身热已退,憎寒亦除,口干渴饮皆轻,舌红苔黄根部略厚,咽红减而肿痛亦止,两脉弦滑仍有力,但数象已无。 温邪蕴热,肠胃积滞,药后虽减,但尚未除尽。再以凉胸膈,化积滞,兼以通腑。 炒山栀6克 淡豆豉12克 蝉衣6克 银花18克 竹叶6克 炒枳壳10克 黄芩10克 瓜蒌仁18克 焦三仙各10克大黄粉1克 元明粉1克(分两次冲) 二付 三诊: 药后大便畅通两次,心烦懊憹已除,憎寒止而时有口干,舌苔已化,根部略厚不多,咽部红肿皆止,脉象濡数而有神。 肠滞热已除,温邪蕴热亦解。仍议疏谓胃肠方法。 饮食寒暖,诸当小心,辛辣荤腥仍忌。 炒山栀6克 淡豆豉10克 净蝉衣6克 竹叶茹各10克炒枳壳6克 大腹皮10克 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 大黄1克 四诊: 诸证悉除,二便正常,食眠已安,舌脉正常。上方去大黄三付。 辛辣腥荤续忌一周。 按:冬令反温,感之者即病冬温。 该患者恣食酒肉辛辣,肠胃积滞蕴热已久,故病发即传入阳明。 治用栀豉轻宣郁热,硝黄微泻胃腑,得大便畅行,郁热顿解,而懊憹悉除矣。 凡四诊始终以疏调胃肠为不变之法。治阳明挟滞之温病,此可为镜。 赵绍琴 3 屠敬思,体气素弱,去冬因子殇于痘,医予舒郁填阴,病日以剧,佥云不治。 乃延孟英诊之:两关甚数,寸上洪滑,嗽逆痰多,卧不着枕,溺赤便难,极其畏冷。 是冬温未罢,误补热郁之候。 世间之死于劳损者,何尝尽是虚证?每以补药偾事。授以廓清肺胃之药,周身发疥,各恙渐安。 蕴伏既清,始投滋养善后。 不仅病愈,次年春,更得一子。 按:此案仅论其证治,未载方药。 其两关甚数,为阴虚而肝旺胃伤,寸上洪滑为痰火实肺, 胃失枢转,气机阻痹。 用廓清肺胃之法,指肃肺理气,清热涤痰,佐以育阴养胃之药。 如千金苇茎汤加旋覆、枇杷叶、竹茹、贝母、栀子、黄芩、知母之类,合沙参、玉竹、石斛、元参、麦冬是也。 服后周身发疥,是治节得伸,气机运转,伏邪从内透外而解。其善后之方, 当从滋养中下二焦着手。 此案未列方药,但言证治,意欲学者揣摩自得之。 王孟英 4 冬温喉痧 〔病者〕程崇和,年逾弱冠,住安徽黟县业商。 〔病名〕冬温喉痧。 〔原因〕腠理不密,冬温上受,袭入肺胃。 〔症候〕咽喉上腭,白点满布,有胶粘痰,势将溃烂,饮食难下,呕吐口渴,身热便结,肌红发疹。 〔诊断〕脉象弦数,舌红苔黄燥,此冬令严寒,寒极生热,袭入肺胃,肺胃之火上冲即吐,熏咽成痰,阻碍咽喉,故肿腐疼痛焉。 盖于太阴之脉,上从肺系,足阳明之脉,上循喉咙故耳。 〔疗法〕喉痧一症,虽由肺胃之火上升,而诸经之热有以助之,故用犀角、石斛泻心胃火,牛蒡、浙贝、桔梗、万年青清肺利咽于上,山栀、元明粉推泻于下,生地、丹皮、川连清心肝,马勃,人中黄消热毒,牛黄化热痰。 每日煎药两次,外治用冰硼散和紫雪丹,频吹喉内。 〔处方〕犀角尖八分(锉末)牛蒡子一钱苦桔梗八分焦山栀二钱鲜生地二钱鲜石斛三钱浙贝母二钱万年青二片元明粉二钱粉丹皮一钱马勃一钱人中黄二钱真牛黄三分(末,冲) 〔次方〕冰硼散和紫雪丹,频吹喉内。 〔效果〕上方服两剂,喉痧见松,呕吐得止,身热已退,大便亦解。 减去犀角、牛黄、丹皮、元明粉等味,加鲜芦根五钱,金银花二钱,甘草五分,再服三剂,则安然无恙矣。 原按:夏春农日:疫喉痧,以三焦相火为发源,以肺胃二经为战场,以吸受疫疠之气为贼渠。 其症初起,咽喉即腐,或左或右,或左右全腐,其色或白或黄,或红或紫,其痛或重或轻,或不痛,遍身热如火燎,皮肤红晕如斑,苔色或白或黄,或灰黑,或枯厚,脉象或浮数,或弦数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