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倒经”医案56例.doc

  1. 1、本文档共1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倒经”医案56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倒经医案56例,以供大家参详。 1 孙氏女,年将及笄,久患齿衄,多医莫疗。 孟英诊曰:六脉缓滑,天癸将至耳!予:丹参 生地桃仁 牛膝茯苓 白薇 滑石茺蔚子,一剂知,数日愈。 寻即起汛,略无他患。 按:“齿衄”即齿龈溢血。 有因饮食不节,膏梁无厌,积蕴湿热,逆而上攻,发为牙痛或牙衄者。又有因肝肾阴亏,虚火上浮,阴不涵阳,血随火动者。 此案患者为及之女,气血旺盛。 久患齿衄而六脉缓滑,且经多医治疗无效,则此症之因未必如上所述。 王氏细审此证,脉无弦细数涩之形,面无不华之色,内无便溺之变,外无寒热之邪,眠食正常,知其非病,乃天癸当至之年,任脉未通,血随阳明之脉而逆上,故衄。 即中医谓“倒经为衄”也。 故以丹参、桃仁、茺蔚子、生地黄、白薇通经逐瘀,疏浚脉络;牛膝、茯苓、滑石导之下行。 虽未用一味止衄之药,居然一剂即知,寻即经通而愈。 王孟英 2 陈友富妻,16岁,住西庙对面。 [初诊] 戊辰(1928年)八月二十七日,暑热内伏,新凉外束。恶寒发热,无汗,大便三日未行,呕吐,鼻衄,经水先期而至。脉滑数,舌质红,苔薄黄。 此伏暑热炽,迫血妄行也。 治拟清热凉血通腑,凉膈散合桃仁承气汤加减。 鲜淡竹叶 连翘 黄芩 焦山栀 桃仁 银花各9克 薄荷 生甘草各3克 生大黄 玄明粉各12克 鲜生地24克 [复诊] 次日,药后,下酱粪六七次,经水仍行,微有寒热,咳引腹痛,微汗,口干,胃呆,脉滑数,舌红润,苔薄黄。 拟用柴胡白虎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使厥阴伏热外达少阳。 柴胡6克 黄芩 党参 制半夏 银花 青蒿各9克 炙甘草3克 生石膏鲜生地 炙鳖甲各24克 知母12克 服药后,热退病瘥,休养后恢复健康。 炳按:前证伏暑热升,倒经鼻衄,清暑降气,凉血逐瘀,故诸症即平。 魏长春 3 张右,25岁。 初诊:8月20日。 主诉及病史:怀孕6个月,胎动不安,下痢色赤,腹中阵痛,气坠后重。 诊查:舌苔白,两脉弦滑。 辨证:病属妊娠6个月,风寒湿热侵犯胃肠,势将成痢,深恐腹痛坠甚胎下。 治法:姑以疏调和中,兼以养胎,防其增重。饮食当慎。 处方:紫苏叶连梗2g手花3g木香梗3g厚朴花3g焦白术6g赤小豆9g马齿苋10g当归9g枳实炭4.5g葛根3g干荷梗1尺 3剂 二诊:8月23日。 下痢虽止而泄泻不已,腹痛后重均除,胎动已安。舌苔白,两脉弦滑而有神。 寒湿渐化,积滞亦消,胎已恢复正常。拟再以调和阳明。 处方:煨葛根1.5g连皮芩12g厚朴花3g紫苏叶1.5g焦苡米12g香连丸4.5g焦白术 1.5g佛手花3g麸枳壳4.5g香砂仁1.5g 3剂 按语:女科证治,古人在书中所论甚多,汪老常曰:“男妇各科均以辨证为主,辨证亦当分八纲,所差者经带胎产是也”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故月事以时下。 世每谓应月之盈亏,衍期则疾生也。 女子首重调经,欲调之必推其所以不调之源也。 女子多郁,当以微辛微润之品,以畅达气机,气畅则经必调也。仍需虚则补之,实则泄之,一隅反三,类推可也。 凡脉息细弦而涩,或细数舌红,全是血虚肝阴不足,肝阳内炽,血热妄行,每成崩 漏。 法当滋燥养荣、育阴折热,必当怡情调养,则冲任和经事如常也。 凡血色紫黑晦暗,带下黄粘,此湿热瘀浊,腹痛且胀甚则下肢作肿,当以养 血育阴,佐以辛润以通之,苦辛以化之,再根据热、湿之多寡而用药加减之。 安胎是中医妇科的特长,究竟当以何法何方为安胎之圣药,苟不辨证无方可施。 古有黄芩白术为安胎之常法,不知此二味苦燥辛燥非胎前所宜,若属湿热用之尚可。 吴又可谓大黄为安胎圣药,此乃瘟 疫之邪传胃肠,祛邪即为安胎;若温热阳明气分,脉来洪滑数而有力,白虎亦为安胎之良方,否则气热过盛,胎儿焉能安居。 总之,安胎之法必须找其不安之根,只要根除,则胎自安矣。 若子闲、子烦、子晕、子淋、子肿、子嗽者,治其根,则皆安矣。至于产后宜温不宜凉等说,皆仿此。 案一 杨右,月事前后,满腹抽掣疼痛,上引胸膺,四肢清冷。 当然这是属于气分郁结之象,诸气愤郁皆属于肺,肝郁多是血虚不能濡养,肝阴不足,阳必亢,久则冲任不调,故月事前后必然发作。 满腹太阴所属,木土不和故抽掣作痛;肺为气之海,气分郁结阳气不宣,故上引胸膺。 四肢为诸阳之末,阳虚气分不能达于末梢故逆冷,脉必沉伏,或细弱,或无力。 若按之有力当考虑以阳气郁遏,不能达于四肢。 今脉无力且弦细,多是血虚为主,气不足为辅,故当以调肝养血,少佐温阳。 经治三诊,服药9剂,腹痛、抽掣、肢冷等皆见好转。 本病乃血虚气弱、木郁不调,虽已渐愈,亦须长期养血益气始能痊愈。 故改用丸方,此种丸方是汪老对慢性病的治疗特点,虽用药不多,但确是根治的好方法。 案二 白右,癸事一月数至,从症状来看,烦劳动怒,舌苔浮黄厚干燥无液,属于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