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教学实录)- 三年级上册科学冀人版1.docx

14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教学实录)- 三年级上册科学冀人版1.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逐字稿 同学们好,我是来自常德市xx区xx小学的xx老师,欢迎来到奇妙的科学课堂。 一、情境与问题 (课件出示食盐、白砂糖和小苏打的图片)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认识这三张图片中的物质吗?它们相同吗?哪里不同? 播放学生录音 生:粉末状的是小苏打,小颗粒状的是食盐,大颗粒状的是白糖。 把白糖放入水中,会怎么样? 停顿 会溶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小实验。 (课件播放白糖放入水中溶解的实验视频) 把食盐放入水中会怎样?小苏打呢?停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播放小苏打、食盐放入水中溶解的2个实验视频) 对,它们也溶解了。 其实啊,食盐、白糖和小苏打是厨房中常见的物质,而且都能溶解在水中。请同学们思考,如果在体积不变的水中,一直不断的加入这三种物质,它们还能继续溶解下去吗?它们的溶解能力一样吗?停顿 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比较它们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起来探究《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 二、探究与发现 活动1:比较食盐、白糖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溶解能力是什么意思?是指溶解的速度,还是在水中溶解的数量? 溶解能力是指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数量。 那食盐、白糖和小苏打,究竟谁溶解得更多,溶解能力更强呢?谁来猜一猜? 如何验证你的猜测呢?怎样比较三种物质的溶解能力? 对,做实验。好,在实验前,老师还是想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实验该怎么做才能得到更准确的结论呢? 老师这里有几个小问题:这三种物质要怎么加?怎么保证每一次加的量相同?一勺加进去后,观察到什么现象才能加第二勺? 是的,实验过程中,要耐心地等杯里的物质溶解完后才可以加第二勺。这个实验最后要统计的数据是什么? (加入水中溶解的份数。) 现在,让我们一起开始实验吧! (课件出示实验步骤,播放实验视频) 实验方法: (1)分别称取质量为5g的食盐、白砂糖和小苏打若干份。 (2)在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ml相同温度的水。 (3)分别向三个烧杯中各加入1份食盐、白砂糖和小苏打,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2份第三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4)记录食盐、白砂糖和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分析比较三种物质的溶解能力。 温馨提示: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烧杯底和壁。 (课件出示数据记录的图片) 同学们,通过实验及数据我们知道,白砂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最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三、应用与拓展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同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也是可以改变的。当外界温度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溶解能力也会发生变化。 我们一起来通过阅读小资料来了解温度对溶解能力的影响。 (课件出示文字及书本相应图片) 我国山西运城的盐湖中含有丰富的硝。湖水中的硝随温度降低溶解能力变小,冬天从湖面析出,出现晶莹剔透的“硝花”现象,因此盐湖就成了产硝基地。 像我国青海湖地区的“夏天晒盐”和“冬天捞碱”的活动,利用的也是物质溶解能力与温度变化有关的性质。 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更多与物质的溶解能力有关的现象。 四、小结与反思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在食盐、白砂糖和小苏打这三种物质中,白砂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最强,也知道了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生活中也有着很多与物质的溶解能力有关的现象等着同学们去发现呢!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文档评论(0)

139****94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