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的预防与控制.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三、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 第三十页,共四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监测目的 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和脊灰疫苗衍生病毒(以下简称VDPV)及其循环,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 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 监测脊灰病毒变异情况,为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 急性起病 肌张力减弱 肌力下降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 (10)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病例定义: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监测目的 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和脊灰疫苗衍生病毒(以下简称VDPV)及其循环,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 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 监测脊灰病毒变异情况,为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 急性起病 肌张力减弱 肌力下降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 (10)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病例定义: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 第三十四页,共四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一)病例报告和调查 报告 调查 采样 随访 送样 医疗卫生机构 疾控 机构 城市在12小时,农村在24小时内 48小时内 麻痹14天内 7天天内 60天后,75天内 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第一页,共四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一、脊髓灰质炎 第二页,共四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因本病多发生在儿童时期,患病后大多肢体残留麻痹,故俗称为小儿麻痹症;发生麻痹症的儿童多数留下跛行,终身致残。 第三页,共四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一) 病原学 脊灰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耐冷,-70℃可存活8年以上,4℃可存活半年。 将脊灰病毒分为3个血清型,即I型、II型和III型,各型间很少交叉免疫。从不同脊灰野病毒血清型引起疾病流行的分布来看,I型野病毒最为常见,占80%~90%以上,其次为III型野病毒,极少由II型野病毒引起的病例或流行。 人是脊灰野病毒的唯一天然宿主。 第四页,共四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二) 临床表现 潜伏期3~35天,一般5~14天。 约有90%的感染者表现为无症状; 只有约1%的病例可出现发热、咽痛、乏力或恶心、腹泻等类似感冒样症状; 仅有少数感染者,在病毒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后,导致肌肉特别是肢体肌肉发生不对称弛缓性麻痹,并留下瘫痪后遗症。 第五页,共四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三) 流行病学 传染源 :病人、隐性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在发病的早期咽部排毒可经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人对脊灰病毒普遍易感,小于4月龄婴儿有来自母体的抗体,一般很少发病,以后发病率逐渐升高,至5岁以后又降低。 第六页,共四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流行病学特征 流行强度: 使用疫苗前呈自然流行状态,几乎全世界各国都有该病发生; 自脊灰疫苗问世以后,各国普遍开展人群预防接种,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1988年WHO提出消灭脊灰的目标以后,1994年8月,美洲区正式宣布该地区已实现了消灭脊灰的目标。2000年10月,我国所在的西太区成为WHO第二个无脊灰地区。随后欧洲区相继成为全球第三个无脊灰地区。2012年全球报告病例主要发生在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阿富汗3个国家。 第七页,共四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地区分布:本病广泛分布于全世界。 季节分布:脊灰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认证主体蓝**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