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儿的营养干预及预防.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一页,共二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病例举例 男,7个月。因添加辅食不慎致腹泻,未用药,自行调整饮食2日后,腹泻停止。次日清晨,患儿出现发热,T 38.1℃。予以常规退热剂后体温恢复正常,退热后,饮食睡眠无明显变化。1日后,患儿再次出现腹泻,查大便:潜血(+),其余指标无明显异常。予以头孢克肟、双歧杆菌,口服。服药一日后患儿出现干咳,咳嗽程度较轻,腹泻较前无明显改善。 第二页,共二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小儿腹泻 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综合征,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据WHO不完全统计(不包括中国):全世界每年约有10亿人次患腹泻病,其中5亿在第三世界,导致每年约500万小儿死亡。腹泻为第三世界国家小儿第一位常见多发疾病与死因。 腹泻病在我国属第二位常见多发病。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的约占半数,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逐步完善,目前我国小儿腹泻的病死率已降至1%以下。 第三页,共二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流行病学 据1988年由卫生部防疫司组织21省市入户调查,采取8月调查一天的方法,根据结果推算全年。中国每年8.36亿人患腹泻病,其中5岁以下的约2.98亿人。发病率每年0.86—3.9次/人,平均2.5次/人。 据1986年7月-1987年6月,我国七省一市(福建、广东、云南、四川、湖北、陕西、陕西、北京)的5岁以下小儿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1岁以内发病构成比占38.65%,1-2岁组占32.29%,两岁以下共计70.94%。每年发病有两个高峰:一是发生在6、7、8月,另一高峰是在10、11、12月。夏季腹泻主要病原是致泻性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秋季腹泻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 第四页,共二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流行病学 第五页,共二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病原学 1986年和1988年我国七省一市对5岁以下急性腹泻患儿进行逐月监测2959例的粪便标本作了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 七省示范县农村小儿急性腹泻的病原依次顺序为:致泻性大肠杆菌、轮状病毒、志贺氏菌、空肠弯曲菌 北京市:轮状病毒、致泻性大肠杆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 第六页,共二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婴幼儿腹泻的易感因素 消化系统发育尚不成熟 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且婴儿食物以液体为主,入量多,胃肠道负担重。 机体防御功能差 肠道菌群失调 人工喂养 第七页,共二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主要临床表现 轻型腹泻:无明显全身症状,精神尚好,体温多正常,偶有低热、无脱水,无中毒症状。小儿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加但量不增多,味酸稀薄,呈黄色或黄绿色,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可有少量黏液。 中型腹泻: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度症状。 重型腹泻: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包括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等。可有呕吐咖啡渣样液体,腹泻次数和量均增加,大便呈黄绿色、黄色或微黄色,蛋花汤样或水样,可有少量黏液。可出现明显的水电解质紊乱症状,以脱水、酸中毒、低钾血症为主。还可能由于输液导致血钙、血镁浓度下降,出现震颤、手足搐溺或惊厥等症状 第八页,共二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腹泻病分类 病程分类:急性腹泻病,病程在两周以内;迁延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以上,2月以下;慢性腹泻病,病程在2月以上。 病情分类:轻度,无脱水、中毒症状;中度,轻中度的脱水、中毒症状;重度,重度脱水或明显的中毒症状。 病因分类: 霍乱 感染性 痢疾 腹泻病 其他感染性腹泻 饮食性腹泻 非感染性腹泻 症状性腹泻 过敏性腹泻 其他腹泻 第九页,共二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发病机制 急性腹泻病 1.细菌毒素作用 2.病原菌直接侵袭作用 3.渗透性腹泻 肠腔内液体渗透压过高所引起的腹泻,双糖酶先天性缺乏或后天缺乏最常见。肠内容物渗透压增高时,不但影响水吸收,更使细胞外液渗入肠腔的液体增多,引起腹泻。 4.病毒作用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认证主体蓝**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