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肥羊黄脂肪与黄疸的病因分析及鉴别.ppt

育肥羊黄脂肪与黄疸的病因分析及鉴别.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育肥羊黄脂肪与黄疸的病因分析及鉴别 第1页,共28页。 黄脂肪病 羊黄脂病是以动物体内脂肪组织呈现黄色为特征的一种色素沉积性疾病,俗称“黄膘”、“黄脂肪病”或“营养性脂膜炎”。 第2页,共28页。 发病原因 诱发羊发生黄脂病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一 病理性因素(黄疸) 二饲料因素(最常见原因) 第3页,共28页。 病理性因素——黄疸 黄疸是指除脂肪组织发黄外,其他组织、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黄染。这种现象是由于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致使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的结果。 第4页,共28页。 黄疸发病病因 1 寄生在胆管内的寄生虫(如肝片吸虫、绦虫)、胆管炎、十二指肠炎等,均可造成胆汁运行受阻,称阻塞性黄疸。 2 肝脏发生病变:各种细菌或病毒所致的肝硬化、肝炎等,使得肝脏实质发生病变而导致实质性黄疸。 3 血液原虫病(如附红体、焦虫病)、病理性毒素,都可造成红细胞大量崩解,血红蛋白游离于血液中,经肝脏代谢后形成黄疸,称溶血性黄疸。 4 饲料营养搭配失衡,蛋白含量过高,维生素缺乏,特别是VE、VC,甚至含有不明成分的毒性物质等。   5 较长时间饲喂高能、高蛋白饲料 第5页,共28页。 黄脂肪病病因—饲料因素 由于饲料原因引起黄脂病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过高或生育酚含量过低: 饲料中油渣、油糟类、玉米、豆饼等高脂肪、易酸败原料过多,使机体内VE 的消耗量大增引起机体内VE 相对缺乏,导致抗酸色素在脂肪组织中沉积,促使黄脂产生。 2 色素含量高的原料过高: 饲料中含植物色素的原料(如胡萝卜等)或染色搀假原料(棉粕等)较高,动物采食后染料沉积到脂肪上,也会形成黄脂。 3 饲料霉变:长时间给动物饲喂感染黄曲霉的饲料,也能引起动物脂肪淡黄色。 4 使用猪饲料和肉鸡饲料喂羊:猪饲料的特点油脂含量高,铜含量高。且油脂多为易吸收、易氧化的不饱和脂肪酸,加上高铜具有很强的催化氧化作用,导致饲料氧化加快,造成黄脂。且猪料中大都添加药物,有些药物也容易造成黄脂。 第6页,共28页。 黄脂肪病病因—饲料因素 5 饲料配方或生产工艺不合理: 饲料高铜可使饲料中的油脂氧化酸败加快,导致黄脂。维生素E 缺乏降低了机体的抗氧化性,也会导致黄脂。同时饲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和水蒸气以及饲料储存时间过长,也会导致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发生酸败促使黄脂形成。 第7页,共28页。 发病机理 黄脂病病变其主要特征是脂肪组织明显发炎,“蜡样”色素沉积到脂肪细胞中。脂肪组织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易被氧化生成蜡样质,据报道:蜡样质为2~40μm的棕色或黄色小滴或无定形小体,不溶于脂肪溶剂,在抗酸性染色中呈很深的复红色,正是这种抗酸色素才是使脂肪组织变黄的根本原因。而维生素E这种抗氧化剂只能阻止或延缓不饱和脂肪酸的自身氧化作用,促使脂肪细胞把不饱和脂肪酸转变为贮存脂肪,当喂饲过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缺乏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时,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增强,蜡样质在脂肪组织中沉积加快,脂肪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导致脂肪变黄形成黄膘肉。   而黄疸病则是由于动物机体发生大量溶血性疾病、某些中毒和传染病,导致胆汁排泄发生障碍,致使大量胆红素进人血液、组织液,将全身各组织染成黄色的结果。 第8页,共28页。 如何鉴别黄脂肪与黄疸? 第9页,共28页。 实验仪器材料与试剂 仪器材料:略 仪器试剂: 5%氢氧化钠溶液、无水乙醚、50%乙醇、浓硫酸 第10页,共28页。 1.黄脂黄疸的感官鉴别 1.黄染部位 2.放置后颜色变化 3.肝脏和胆管病变 第11页,共28页。 黄疸肉与黄膘肉感官鉴别 遇到黄染的肉,首先要看皮肤是否发黄(因黄疸皮肤都呈黄色),其次是查看关节囊液以及筋腱,如果也是黄色基本判定为黄疸。将有疑问的胴体放置一边,经几小时后再观察,若色度减轻或消失则为黄脂。反之,黄色不减而加重,必是黄疸无疑。 观察肝脏和胆管的病理变化,也可确定是否是黄疸肉,绝大多数黄疸(90%以上)的肝和胆管都有病变,如肝的囊肿、硬化、变性、胆管阻塞等。黄疸肉不但脂肪发黄,皮肤、黏膜、关节囊液、组织液、血管内膜、浆膜、肌腱等都显黄色,内脏也出现病理变化,实质器官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黄色。由钩端螺旋体病引起的黄疸尤其在皮肤、关节囊液、血管内膜和肌腱的黄染比较明显。 第12页,共28页。 2.氢氧化钠—乙醚法 实验原理 脂肪中胆红素能与氢氧化钠结合,生成黄色的胆红素钠盐,可溶于水,在水层中呈现黄色,示黄疸。天然色素属于脂溶性物质,不溶于水,只溶于乙醚,在乙醚中呈现黄色,示黄脂。 第13页,共28页。 做空白对照试验 加塞,轻摇混匀,静置观察颜色变化 冷却至40~50oC加入2mL乙醚 加5mL 5%的Na

文档评论(0)

你今天真好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起学习交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