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招生统一考试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招生统一考试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卷第 =page 1 1页,共 =sectionpages 3 3页 试卷第 =page 1 1页,共 =sectionpages 3 3页 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招生统一考试考试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混合默写 1.按要求填空。 (1)子曰:“___,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杜牧《___》)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诗人流连山景、不知不觉已是暮色四合的两句是“____,____”。 二、选择 简答 2.按要求作答。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上海博物馆日前发布“大博物馆计划”,将构建“3+X”新发展格局,打造博物馆“航母群”: , 。 , , 。与此同时,上海博物馆将实施藏品扩增计划,助力上海加速迈向“博物馆之都”。 ①预计2023年年底前后,东馆将建成开放 ②其中,东馆展陈以常设展为主 ③以人民广场馆、东馆、考古主题博物馆为核心 ④人民广场馆也将迎来整体更新改造升级 ⑤在海内外设立若干分馆 A.③①④②⑤ B.①④③⑤② C.③⑤①④② D.①④②⑤③ (2)小明诚请李老师担任他的生涯导师,他提交的书面申请中有一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在以下四处画线句中找出并修改。 尊敬的李老师: 您好! 我是高一(1)班的小明。【甲】早就听说您德高望重,对学生关爱有加,指导有方,【乙】我对您十分仰慕,恳请您担任我的生涯导师。【丙】若能如愿,我将加倍努力!【丁】希望您尽早答复,不胜感激! 敬祝 教安! 您的学生 小明 2022年9月15日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犯错的智能体》序① ①本书主角是被称作“智能体”的人(尤其是生物学上的人),暂时称之为人智能体;另一个与之进行比较的智能体是机器智能体,简称程序体。人是万物之灵,却不能避免犯错,那么遇到同样的问题时,程序体会犯同样的错吗? ②人智能体犯错,客观上可能是因为面临复杂的环境,主观上则往往可以归结为 。为什么会把画中的美女看成老太太?因为不知道一幅画可以从多个角度看。为什么会对隐藏在背景中的目标物视而不见?因为没想到画中还会有画。当然,有了积累的相关经验,有了从经验中提取的理性认识,就会降低犯错的可能。而面对同样的问题,一个具备丰富先验和可靠选择机制的程序体,就不大会犯类似的错误。 ③当然,程序体也有不及人智能体的地方。程序体编写的模型都是针对有限前提的,即该模型只在为它设定的某一类特定环境有效,而人智能体则以他的全部生活和终身经历为其经验支撑。不过程序体也在一步步赶上来,更深刻的理论和更先进的技术不断诞生。 ④由此可见,人智能体和程序体对事物的认知和处理能力实际上互有短长。 ⑤虽然本书并没有正面给出智能或人工智能的定义,但是通过很多生动的例子,作者已经透露了对于此类问题的一些观点。读者也会注意到,人智能体会做的事情很多,会犯错误的场合也很多,而许多常见的错误并没有收入书中。为什么?我认为作者想表明,人智能体的智能并不局限于理性思维这样的高级形式。当下程序体常用的智能公式是:数据→信息→知识→智能(或智慧),从作者罗列的大量视觉、听觉、触觉、体觉的实例来看,该公式对生物人智能的概括是否有所遗漏呢?另一方面,本书并不认为大脑是生物智能的唯一产地。 ⑥在更广的意义上,人脑是一个复杂结构,各部分各司其职。例如脑干要担负起维持所在人生命的多种重要责任,包括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脑干是一种生命现象,与智能无关,而脑干模拟功能是人工生命的一部分,它与人工智能有关。如果要用人工智能技术构造一个人工生命,对脑干功能的模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我们意外地得到了一个推论:人工智能模拟的是否不仅仅是智能,而可能也泛指某种生命现象?但是如果这个观点能够成立,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它是否管得太宽了?人工智能究竟是应该努力的目标,还是应该遵循的方法学? ⑦我在《人工智能》一书的前言中曾提到学界对于人工智能的态度有愚公、智叟两派。愚公派认为总有一天会把人工智能这座大山完全搬走(到那时机器像人一样聪明),智叟派则认为尽管挖尽之日永不会来,仍要努力挖山不应懈怠。我愿意站在智叟派一边,认为人工智能既是一种(无止境推进的)目标,更是一种(应该持之以恒的)方法学。 ⑧最后我还想指出,人智能体固然爱犯错,但更能容错。为什么某甲能一眼认出某乙?尽管某乙外表已与当年初见时很不一样。为什么某丙能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尽管他从没遇到过类似情况。为什么不同的程序体被设计来处理不同的智能问题?而人智能体却能处理各种智能问题,尽管他只有一个大脑,其结构还是固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习资料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初高中各学科试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