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彩昭日月,襟怀冠千秋 —既执着于人生又超然物外的苏轼 教学设计.docx

光彩昭日月,襟怀冠千秋 —既执着于人生又超然物外的苏轼 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光彩昭日月,襟怀冠千秋 —既执着于人生又超然物外的苏轼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被选录在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部分。这首诗歌是苏轼的经典词作之一,也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中所列的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这首词能让我们具体体会到苏轼对亡妻的真挚情感。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和高中都学过苏轼的词,比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记承天寺夜游》《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对苏轼的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主要是对苏轼的词作按照时间轴做一个梳理,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苏轼的作品及人品。 三、学习目标 体会苏轼作品及人品。 四、教学流程 (一)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二)苏轼思想 苏轼的思想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以儒家思想为主,他写了大量政论的诗歌,充满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和社会历史责任感。后期尽管他还以儒家的忠义思想自励,胸存浩然正气,但已参入了大量佛、道思想,外儒内佛,以求身处逆境时的精神解脱。他有那种谈笑与生死之际的旷达情怀,有那种经历磨难而始终乐观向上的精神。 (三)苏轼印象(生平经历及创作) 1.1056年,二十一岁的苏轼随父亲和弟弟进京赶考,欧阳修:“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 2.1065年7月13日,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年仅26岁。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诗歌内容略) (王弗与苏东坡生活了十一年后病逝,东坡在她埋骨的山头亲手栽下了三万株松苗。) 这就是苏轼,足见他对妻子的款款深情……魂牵梦绕小轩窗,明月松冈痛断肠。 3.1071年,因谈论新法弊病,惹怒王安石,苏轼请求出京任职。 4. 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 江城子·密州出猎(内容略) (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词的上阕叙事,下阕抒情,报国情怀,气势雄豪,淋漓酣畅。) 5. 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 起伏龙行(内容略) (苏轼知徐州的第一年遇大水,第二年(元丰元年)又遇大旱。“东方久旱千里赤,三月行人口生土”,便是他对当时旱情的写照。为祈雨,苏轼率员步行20余里至三山石潭。祈雨时,把一个老虎头放入潭水中,焚香膜拜,祈求猛虎激怒水中蛟龙,使龙虎相搏,龙飞雨降。祈雨毕,苏轼作《起伏龙行》。) 同时,他因地制宜,看水源,修水库,以解决灌溉问题。他又上书朝廷,请求减免赋税。或许是上天感动于苏轼的爱民之心,不久天降喜雨,徐州的旱情基本缓解,丰收在望,农民欢欣鼓舞。苏轼再赴石潭举行盛大的谢雨仪式。谢雨结束,苏轼走村访户,亲眼目睹了欣欣向荣的景象,饱览了徐州农村的风光。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这些带有鲜明的乡土色彩,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风格自然清新,情调健康朴实的诗句,深刻反映了苏轼勤政爱民的一腔热忱。 这也是苏轼,他忠诚为国,奋不顾身;他勤政爱民,一腔热忱。 4.1079年,元丰二年,调任湖州知州,《湖州谢表》,“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上任三个月。七月二十八日,御史台吏卒逮捕苏轼,解往京师,受牵连者数十人,“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御史台上植柏树,终年栖息着乌鸦)当时,苏轼四十四岁 十一月二十九日, 皇帝下诏赦免苏轼,前后持续五个月的“乌台诗案”终于有了结果。但被赦免后的苏轼是戴罪之身,被贬黄州,充团练副使, 并且不准擅离黄州,无权签署公文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民间自卫队副队长)的苏轼,开垦了城东的一块坡地,自号“东坡居士”。 《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略)《临江仙·夜归临皋》(略)《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略)《定风波》(略) 被贬黄州后的苏轼,怀着被贬后的不平与愤懑。他开始收敛自己放荡不羁的性格,认识到自己与政治格格不入,他变得质朴隽永,面对世事也豁达起来。苏轼有了淡然处事、出世归隐的想法,因为他深刻地明白早年的壮志已不能实现,黄州恬淡的生活带给他从未有过的安稳和豁达。他也常常借自然风光表达内心的失望和唏嘘。 他能看到世间最美的月亮,做到欣然起行,悠闲赏月。 他也能悟到“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在兄弟分离时,他能想到“人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