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戥秤校准规范》编制说明.docx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PAGE 1 PAGE 6 PAGE 戥秤校准规范 编 制 说 明 《戥秤校准规范》起草小组 2022年3月 目 录 TOC \o "1-3" \h \z \u 一、 任务来源 2 二、 规范编写的必要性 3 三、 编写依据和原则 3 四、 编制过程 4 五、 主要技术说明 4 六、 工作小结 4 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达的计量函【2020】38号文“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关于做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定、修订及宣贯计划的通知”要求,《戥秤校准规范》列入2020年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计划。 《戥秤校准规范》由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安康市质量技术检验检测中心、湖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西安市计量技术研究院组成起草小组,共同完成该规范的编写工作。 规范编写的必要性 戥秤是杆秤的典型代表,仍广泛用于各个中药店,是中药配药不可或缺的衡量仪器。戥秤的结构决定其很难在秤体(含秤砣)的任何部位固定标志,因此戥秤在“ 计量的安全性 ”和“计量法制标志”方面无法满足现行JJG 17-2016《杆秤》检定规程的要求,由于外观检查不合格,直接导致戥秤检定不合格。其测量点选择单一与实际使用不一致。但是它的轻便、可移动使用的特性,使得它在各中药店及中药房中应大量使用,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找到它的合适替代品。 由于戥秤在中医配药中的作用,使得它无法停用,目前计量部门只能参照杆秤的检定规程开展校准,但此规程中的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戥秤的校准,因此,为了服务社会、保证量传的准确性,制定戥秤的校准规范,延续戥秤计量历史的传承,满足国内的实际情况,迫在眉睫。为了进一步规范戥秤校准市场,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因此制定戥秤校准规范非常有必要性, 本规范的测量点选择贴合实际使用情况,取消“游碗及杆秤的规格”、“ 计量的安全性 ”和“计量法制标志”的通用技术要求,符合戥秤应用现状。本规范有效地解决戥秤无校准依据的技术难题,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可校准机构和戥秤生产单位、使用单位实施计量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编写依据和原则 本规范的编写格式依据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符合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要求。技术文件参考新制订中引用JJG17《杆秤》、JJG 99《砝码》、JJF 1181《衡器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中相关技术内容、测试项目和方法。 同时在编写过程中,起草小组掌握以下原则:(1)参考国家计量技术规范;(2)结合国内现状;(3)体现目前技术的先进性;(4)实际工作中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编制过程 2020年列入编写计划,初步拟定工作计划,2020年10月起草小组就规范包含的内容、主要计量性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确定了规范起草的主导思想和原则,提出规范相应条款的试验内容,收集与戥秤装置计量相关的文献资料。 2020年12月,对产品的生产情况和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工作。 2021年1月组织编写人员进行专题讨论。 2021年2月主起草单位起草规范的初稿,并在工作组中征求小组成员的意见,得到反馈意见21条。 2021年5月召开起草小组工作会议,对小组讨论稿的内容进行讨论。 2021年7月根据会议上的讨论结果再次修改小组讨论稿,并增加原始记录格式、不确定评定示例等附录。 2021年11月进行试验验证,完成编制说明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对讨论稿内容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起草稿。 2021年12月在视频会议上对征求意见稿进行讨论,随后根据会议意见进行修改。 2021年12月因西安爆发新冠疫情修改工作向后推迟。 2022年3月,向委员会提交规范起草稿及相关材料。 2022年4月,收到秘书处反馈意见共15条,起草小组根据反馈意见修改起草稿并形成征求意见稿。 主要技术说明 计量特性 示值误差 戥秤称量的示值与约定真值之差。 重复性 同一载荷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结果的差值。 2. 校准用标准器 2.1 标准砝码 M2等级及其以上等级的砝码,砝码的其他要求需符合JJG99《砝码》。 2.3 校准用具 将戥秤固定悬挂,必要时使用专用校准支架。 3.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3.1 校准项目 示值误差 3.2 校准方法 校准方法参照JJG 17-2016中部分有关称量测试的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测量点。 4. 校准结果 符合JJF1071 5.12要求。 5. 复校时间间隔 复校时间间隔由用户根据使用情况确定,建议复校时间间隔为1年,使用特别频繁时应适当缩短。 6. 附录 附录A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附录B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附录C 校准原始记录推荐格式 附录D 校准证书内页推荐格式 工作小结 通过对《戥秤》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的编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