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科晋升副高(正高)医师职称病例分析专题报告3篇汇编.docx

超声科晋升副高(正高)医师职称病例分析专题报告3篇汇编.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超声科晋升副高(正高)职称病例分析 专题报告 单位:*** 姓名:*** 现任专业 技术职务:*** 申报专业 技术职务:*** 2022年**月**日 超声诊断胸壁血管瘤病病例分析 患者男,42岁。发现左侧胸壁肿物24年,肿物呈一“鹌鹑蛋”大小并进行性增大,2年前增长速度加快,增至拳头大小,偶伴疼痛。体格检查:左胸壁肿物,大小约15.0cm×8.0cm×5.0cm,皮肤颜色及皮温正常,活动度差,无压痛及其他阳性体征。超声检查:左侧胸壁皮下见一高回声,大小约18.0cm×17.0cm,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可探及动脉血流频谱,阻力指数0.77,肿物有周围小动脉供血(图1)。 图1频谱多普勒示肿物内部可探及动脉血流频谱,阻力指数0.77,血流峰值速度约40cm/s 超声提示:左胸壁实性肿物,血管瘤?其他性质待定。胸部增强CT检查:左侧胸壁见一混杂密度肿块影,大小约8.1cm×9.1cm,病灶通过肋间隙向胸廓内生长,边界欠清晰,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轻至中度强化,动脉期可见明显强化的迂曲走行血管影,邻近骨质未见明显破坏,左侧腋窝可见增大淋巴结影,大小约1.0cm×0.6cm。胸部增强MRI检查:左侧胸壁见一团块状肿物影,T1WI呈低信号,T2WI呈混杂稍高信号,边界欠清晰,大小约7.6cm×9.8cm,增强扫描肿物呈明显不均匀延迟强化,弥散加权成像及表观弥散系数均呈混杂稍高信号,肿物局部穿行于肋间隙,相应肋骨被包裹,局部骨质吸收改变。 患者后于全身麻醉下开胸行左侧胸壁巨大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左胸壁巨大肿物,包膜完整,质硬,难以推动。切除部分胸大肌,逐一结扎肿物滋养动脉,见肿物突入胸腔,于第四肋下缘进入胸腔,沿肋骨边缘完整剥离并切除胸壁肿物及第四五肋间肌组织,送病理检查。病理结果:(左胸壁)肿物内见大量管腔大小不等的厚壁血管,血管之间可见增生的毛细血管和脂肪组织,肿物边界不清,侵犯横纹肌(图2);符合血管瘤病。 图2胸壁血管瘤大体图片 讨论:血管瘤病又称弥漫性血管瘤,其可能是胚胎发育期的一些成血管细胞与血管网脱离后,在局部增殖、分化而形成。血管瘤可发生于人体任何部位,发生于胸壁的血管瘤病较罕见,临床表现为胸壁软组织肿块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就诊时一般有10年以上病史。胸壁血管瘤多位于肌肉层中,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呈侵犯性生长,常不规则地延伸至肋间及胸内等深部组织。胸壁血管瘤病的超声表现缺乏特异性,表现为胸壁软组织内的实性肿物,形态不规则,边界多不清楚,可与周围组织关系密切,同时可见供血动脉。胸壁血管瘤病应与血管瘤(肌间血管瘤、蔓状血管瘤、静脉性血管瘤等)、血管样肉瘤、血管内皮瘤、肺癌及肌间脂肪瘤等鉴别。 大腿增生性肌炎超声造影表现病例报告 患者男,49岁,“胸3椎体软骨肉瘤”术后4年。1周前患者扪及左侧大腿外侧皮下肿物。体格检查:左大腿外侧扪及一大小约2 cm×2 cm包块,质韧,边界清,活动欠佳,伴轻微压痛。实验室检查:红细胞5.81×1012/L,血红蛋白181 g/L,癌胚抗原、甲胎蛋白、CA125及CA199均为阴性。 常规超声检查:左大腿中段外侧肌层内见一大小约15 mm×21 mm稍低回声肿块,边界清,形态规则,内见杂斑片状稍高回声,未见包膜;CDFI于肿块内探及较丰富血流信号;考虑软组织恶性肿瘤(转移灶可能)。 超声造影:动脉相呈不均匀高增强,消退缓慢不均匀,延迟相病灶廓清不彻底,考虑炎性病变可能。增强MRI示肌层内肿块呈等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及周围筋膜明显强化,考虑恶性肿瘤性病变。PET/CT示左侧大腿外侧中段肌层内条状18F-FDG代谢增高。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显示为增生性肌炎。 讨论 增生性肌炎是发生于骨骼肌的罕见自愈性炎性疾病,发病年龄多在45岁以上,发病部位主要位于躯干和肩胛带的扁平肌,其次为四肢肌肉。病理特征为正常肌纤维周围纤维结缔组织条束状或瘢痕样的炎性增生,而底部位于筋膜内,低倍镜下显示“棋盘格样结构”。 影像学诊断通常采用超声和MRI。增生性肌炎常规超声常表现为低或稍高回声肿块,边界清,见与周围筋膜相连的似假包膜样结构,内部呈高低回声交错或裂隙样低回声,CDFI 于肿块内可探及较丰富血流信号。本例常规超声表现与上述相似,超声造影表现为不均匀高增强,边界欠清楚,增强程度高于周围正常肌肉组织,分析可能与肿块内部以间质增生为主的炎症反应有关,造影剂到达与消退相对迟缓。MRI表现缺乏特异性,与结节性筋膜炎或恶性肿瘤鉴别困难。增生性肌炎需与结节性筋膜炎、骨化性肌炎及软组织肉瘤等鉴别。 超声造影诊断搭桥人工血管狭窄病例报告 患者女,62岁,因“右下肢肿胀2个月余”入院。患者8年前因双侧髂总动脉和髂外动脉硬化闭塞行“左腋动脉-双股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肿胀伴

文档评论(0)

xcsbjy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216512500002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