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细胞DNA倍体分析检测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主要内容.docxVIP

宫颈细胞DNA倍体分析检测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主要内容.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宫颈细胞DNA倍体分析检测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主要内容 50年来宫颈癌筛查虽然大大减少了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宫颈癌的发 病率与死亡率,而在发展中国家以及经济欠发达等卫生资源缺乏的地区, 宫颈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虽有所减低,但实际上仍比发达国家高许多。据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数据,2008年,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新发病例 则位于第二位[28]。2012年,WHO估计世界范围内的宫颈癌新发病例为 52.8万,85%发生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国新增患者6.20万[10]。在这 些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着人口基数大、卫生资源缺乏、病理医生缺乏, 尤其是出色的细胞病理学医生,以及经济基础和实力不够的情况,这些情 况无疑放大了细胞学检查的不标准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由于病理医 师缺乏以及水平低下,一些地区甚至摒弃细胞学检查,而采用灵敏度较低 的宫颈醋酸白染色(VLI)以及宫颈卢戈氏碘染色(VILI)作为宫颈癌的初 筛[26,29]。近年来国内外已有报道细胞DNA倍体分析作为新的光电自动 检测法来行宫颈癌癌前评价[1 , 3~6]0宫颈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较宫 颈细胞的TBS分类诊断用于宫颈癌筛查是否有更高或者相当的灵敏度,能 否在三阶梯筛查中取代TCT,实现宫颈癌筛查的自动化、智能化以及标准 化是本研究的目的。 .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夷陵妇幼保健院妇科 门诊及住院接受宫颈癌筛查的942例患者,同时进行宫颈细胞DNA倍体 ③通过测量光密度(灰阶)计算被测细胞细胞核的积分光密度值(IOD, 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o ④用 DNA 指数来表示 DNA 含量。DNA 指数二被测细胞DNA 10D值/正常细胞DNA 10D平均值。⑤由于淋巴细 胞内DNA含量及形态较为稳定,细胞DNA倍体分析时常用同一标本的 淋巴细胞作为标准对照。⑤分析每个细胞的DNA含量,并用DNA直方 图,散点图显示标本恶性度。按细胞DNA含量高低,由高到低自动排序, 将核酸含量高的前20个细胞核酸含量值直接报告,高于正常值为癌变细 胞。(如图5)。 7 6 4 3 1O 6 ? U 4? 7 3 7 6 4 3 1 O 6 ? U 4 ? 7 3 U 4 , , , 7 细胞数量 均值1.972 标准差b 0.027 变化不赎:1.385 7,816- 6.753 14,/必14,4459 14.3-14.18, IVVIIVIVV 12345678910 DNA含量⑹正常<5C 图5 :细胞DNA倍体分析报告图 宫颈细胞的恶变由胞核染色质首先改变,高危型HPV的DNA整合到 宫颈细胞核DNA上,病毒蛋白E6/E7分别通过与抑癌蛋白P53、RB相 作用,干扰中心体合成,纺锤丝缺陷,出现异倍体细胞核,最终才发展到 晚期癌变细胞。这是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可用于宫颈癌筛查的理论依 据,也是全自动DNA图像分析系统在诊断CIN病变有可能较常规细胞学 敏感的理论基础。 1924年Feulgen和Rossenbcek发现了细胞核内DNA染色技术后 [25],使得这一理论转为实际应用。这一技术才得以开展、应用于实验室 及临床。早在2004年,The EuropeanSociety of the Analytical Cellular Pathology 就对 DNA 倍体分析适用 于辅助诊断宫颈病变达成共识[11]。近十多年,不断有DNA倍体分析技 术用于临床的报到[2,5,12-15,19],在妇产科,多限于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的DNA倍体分析[1,7,8,18,22]而用于宫颈癌普查贝报道的较少[3,6,21]。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细胞学检查结果级别的升高,DNA异倍体细 胞的比例也不断升高,与Nguyen VQ等[8]研究结果相似,同时,随着 DNA倍体分析级别的升高,病理诊断异常的可能也有逐渐提高的趋势。 此外,相对于单项筛查,宫颈细胞DNA倍体分析检测出CINU+病变的 敏感性要高于细胞学的TBS诊断(80% VS 57.6% ),两者的特异度差别不 大(54.7% VS 50.1% ) 0就筛查方案而言,DNA倍体分析诊断QNH + 病变优于单独细胞学TBS诊断以及两种的联合应用。 当然,宫颈细胞DNA倍体分析也有其不足之处[30]。目前宫颈癌的趋势之一腺癌的比例,而腺癌细胞比起鳞癌细胞,更容易重叠,聚集成团, 造成一定程度的分割困难,DNA图像分析系统极易将这类细胞视为垃圾 细胞,不能做出诊断,增加了误诊和漏诊率。此外,维生素B12缺乏、放 疗、化疗、HPV病毒感染等因素均可能影响DNA含量的测定,目前实际 所测得的数据并不能将这些影响因素加以区分。 虽然现已明确,高危型HPV感染是95%以上宫颈癌的明确

文档评论(0)

scj11221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03112234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