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第四版)全套教学课件.pptx

环境监测(第四版)全套教学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8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绪 论;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第一章 绪 论;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监测”一词的含义可理解为监视、测定、监控等,因此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 环境监测包括对污染物分析测试的化学监测(包括物理化学方法);对物理(或能量)因子,如热、声、光、电磁辐射、振动及放射性等强度、能量和状态测试的物理监测;对生物由于环境质量变化所出现的各种反应和信息,如受害症状、生长发育、形态变化等测试的生物监测;对区域种群、群落的迁移变化进行观测的生态监测。 ;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实践、理论并重的应用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掌握、应用和提高。;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1. 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例:1997年开始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周报工作(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南京、沈阳、武汉及大连、厦门、珠海)。 2. 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例:日本富山县神通川下游“痛痛病”。;3. 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例:松花江污染事件。 4. 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例:汽车尾气中的铅(1922年发明防震剂)。 儿童血铅含量大于60 μg/(100 mL),智能发育障碍,行为异常,生长发育受影响。 ;二、环境监测的分类 ;2.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监测) 污染事故监测(石油外溢造成海洋污染等); 仲裁监测(一般由权威部门提供数据); 考核验证监测(包括人员考核、方法验证、验收监测、核定排放量等); 咨询服务监测(提供服务性监测)。 ;3.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针对特定目的科学研究进行高层次的监测,即对某一特定环境的监测。鉴定需注意的污染物或污???因素,研究其从污染源到受体的运动规律(组成、性质、含量、迁移扩散的路线与速度、降解与积累规律、对人体的危害和影响程度),需多学科的技术知识和周密的计划。 ;1. 空气(大气)污染监测 分子状态污染物:SO2、NOx、CO、O3 等 粒子状态污染物:TSP(总悬浮颗粒物) PM10(可吸入颗粒物) 气象因素: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量、湿度等 太阳辐射、能见度(光化学烟雾);2. 水质污染监测 物理指标:色度、温度、浊度、电导率、臭味 金属化合物指标:镉、铬、汞、铅、锌等 非金属无机化合物:砷、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氨氮、溶解氧(DO)、pH 等 有机化合物:COD、BOD、油、挥发酚、农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 细菌学:细菌总数、大肠菌群 水文气象:流速、流量、水深、潮汐、风向、风速等 ;3.土壤监测 土壤污染来源:工业废物、农药、牲畜排泄物、生物残体、大气沉降物等。 监测项目:镉、铬、汞、铅、锌、苯并[a]芘、有机农药、无机有毒化合物。;;5. 噪声监测 噪声是除水、大气污染外的第三大污染。 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噪声污染日趋严重,直接危害人的身心健康。;6. 放射性污染监测 核武器的频繁试验、核能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日益增加,进入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也与日俱增。 7. 固体废物监测 工业废物:一般工业废物 、危险废物 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危险废物;第二节? 环境监测的特点 和监测技术概述; 1.被动监测 环境科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在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发展起来的。最初危害较大的环境污染事件主要是由于化学毒物所造成,因此,对环境样品进行化学分析以确定其组成和含量的环境分析就产生了,由于环境污染物通常处于痕量级甚至更低,并且基体复杂,流动性、变异性大,又涉及空间分布及变化,所以对分析的灵敏度、准确度、分辨率和分析速度等提出了很高要求。因此,环境分析实际上促进了分析化学的发展。这一阶段称之为污染监测阶段或被动监测阶段。; 2.主动监测 随着科学的发展,到了20世纪后期,

文档评论(0)

16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文档下载后如有问题请联系我。

认证主体吴**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