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Ⅱ》课程教学大纲(本科).pdf

《大学物理Ⅱ》课程教学大纲(本科).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物理Ⅱ》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代码:1151129011/1151129012 课程名称 (中/英文):大学物理Ⅱ/College Pysics Ⅱ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学分:4 学分 总学时:64 学时 理论学时:64 学时 实验/实践学时:0 学时 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物联网工 程、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土木工程(含班、中爱合作班)、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 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环境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机器人工程。 适用对象:本科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教学环境: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 开课学院:数学与物理教学部 二、课程简介 大学物理是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它的基本理论渗入在自 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它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1.课程任务与目的 (1)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内容有较全面、较系统的认识。即学生通过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概 念、基本规律,了解自然界比较完整的物理图象,对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运动形式以及它们之间 的联系有较全面、较系统的认识,对物理学的当代发展和成就以及物理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有 初步的了解。 (2)使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受到初步训 练,培养学生具有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思想素养,帮助学生增强爱国主义观念并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 界观。 (4)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工程技术以及今后知识更新打下必要的物理学基础。 2.对接培养的岗位能力 在大学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注重渗入人文素质教育,努力实现学生 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本教学大纲共设 9 个教学主题,各院部专业可根据培养方案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主题进 行针对性的讲解。 三、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了解自然界比较完整的物理图象,掌握自然科学相关知识,并将其应 用于解决本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 指标点:能将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等知识应用于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 毕业要求 2问题分析及研究:能够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通过观 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科学抽象、类比联想等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并通过 信息综合得到合理的结论。 指标点:能够对与专业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中的各类物理图像﹑材料特性进行研究,并提出 解决方案。 2.课程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要求分三个层次:掌握、理解、了解。 掌握:属较高要求。对于要求掌握的內容(包括定理、定律、原理等的内容、物理意义及适 用条件)都应比较透彻明了,并能熟练地用以分析和计算相当于大学物理课程水平的有关问题, 对于那些能由基本定律导出的定理要求会推导。 理解:属一般要求。对于要求理解的内容(包括定理、定律、原理等的内容、物理意义及适 用条件)都应明了,并能用以分析和计算相当于大学物理课程水平的有关问题。 了解:属较低要求。对于要求了解的内容,应该知道所涉及问题的现象及有关实验,并能对 它们进行定性解释,还应知道与问题直接有关的物理量和公式等的物理意义。对于要求了解的内 容,一般不要求定量计算。 2.2 能力目标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阅读并理解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物理 类教材、参考书和科技文献,不断地扩展知识面,增强思考的能力,更新知识结构;能够写出条 理清晰的读书笔记、小结或小文章。 (2)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运用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通过观察、分析、综合、 演绎、归纳、科学抽象、类比联想、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对所 涉问题有一定的理解,判断研究结果的合理性。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物理问题的特征、性质以及实际情况,抓住矛盾, 进行合理的简化,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并用物理语言和基本数学方法

文档评论(0)

1617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