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3—积聚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2/5/12 * 八珍汤加减: 气虚甚:黄芪、淮山药、薏苡仁 阴液大伤:生地、玄参、麦冬、玉竹。 化积丸加减: 三棱、莪术、香附、苏木、五灵脂、瓦楞子、阿魏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可酌加丹参、鳖甲等 2022/5/12 * 病 案 分 析 邹某,女,56岁 患者原有胃痛十多年,经常食欲不振,精神疲乏,食后胃脘胀闷不适。 1988年7月,曾在当地医院胃镜检查示:慢性萎缩性胃炎并中度肠上皮化生,常服用维酶素、三九胃泰、吗叮啉及中药汤剂治疗,症状时轻时重。最近半年来自觉胃脘部可扪及包块,并逐渐加剧,坚硬,疼痛剧烈,饮食量少,且食入即吐,大便色黑如柏油。 于1998年12月来我院就诊。查: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左锁骨上窝可触及3个大小为1×0.5CM2的淋巴结,上腹部可触及3×2CM2大小的包块,质硬,活动度差,肝脾未触及,肠鸣音稍活跃,无移动性浊音。胃镜示:胃小弯近窦部可见菜花状肿块,有出血点。大便OB(++++)血红蛋白78g/L。舌质暗淡有瘀斑,少苔,脉弦细无力。 2022/5/12 * 诊断:积证 辨证分型:正虚血瘀 方药: 党参20 黄芪30 白术12 茯苓20 熟地12 当归10 白芍15 田七6 半夏12 仙鹤草30 瓦楞子15 丹参30 舌蛇草30 半枝莲30 甘草5 2022/5/12 中医内科学课件 * 中医内科学课件 中医内科学课件 2022/5/12 * 积 聚 2022/5/12 * 一、定义 积聚是由于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蕴结腹内而致,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 2022/5/12 * 病因:正气亏虚,脏腑失和 病机:气滞血瘀痰浊蕴结腹内 临床特征:腹内结块,或胀或痛 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是为脏病。 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 2022/5/12 * 二、源流: 积聚病名首见于内经 《灵枢?五变》:“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皮肤薄而不择……。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 《内经》伏梁、息贲、肥气、奔豚等。 2022/5/12 * 治疗上: 《素问至真要大论》:“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 《难经》:对五脏之积的主要症状进行了描述。 《金匮要略》:对疟疾引起的徵瘕,称之为疟母。并以鳖甲煎丸治之。 2022/5/12 * 《诸病源候论》“诸脏受邪,初未能为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 《证治准绳》: “治疗是病必分初、中、末三法”。 《景岳全书》: “治积之要,在知攻补之宜,而攻补之宜,当于孰缓孰急中辨之”。 2022/5/12 * 《医宗必读》把攻补两大法与初中末三者结合起来,提出屡攻屡补,以平为期的治疗原则。 《医林改错》:病机-瘀血 –活血化瘀 徵瘕、痃癖、以及伏梁、息贲、肥气、奔豚—积聚范畴 2022/5/12 * 相当于西医的: 腹部肿瘤、肝脾肿大、增生型肠结核、胃肠功能紊乱、不完全性肠梗阻等。 2022/5/12 * 三、证候特征 一、共性特征: 腹内结块,或胀或痛。 二、各自的特征: 积证—腹内结块,固定不移,由小渐大,由软渐硬,初觉胀痛,继则剧痛,痛程长,病情重,伴有脾虚症状。 聚证—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聚时散,或有条状物聚起在腹部一般病程短,病情轻,伴随症不明显。 2022/5/12 * [病因病机] 1.情志抑郁,气滞血瘀 《济生方》:“忧思喜怒之人,人之所不能无者,过则伤乎五脏,……,留结而为五积”。 肝脾气机不舒—气滞血瘀 气病---聚证; 血病—积证 2022/5/12 * [病因病机] 2、酒食内伤,滋生痰浊 饮酒过度---湿热内蕴 膏粮厚味---湿热内蕴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伤脾胃 湿热内蕴---痰浊内生---气血瘀滞---气血痰相互博结—积聚 或食气交阻—气机不畅—聚证 2022/5/12 * 3、邪毒侵袭,留着不去 寒、湿、热 长时间作用于人体 邪毒 侵袭人体留着不去 脏腑失和、气血运行不畅、痰浊内生、气滞血瘀痰凝----形成积证 《诸病源候论 》:“诸脏受邪,初未能成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 2022/5/12 * 4、它病转归,日久成积 黄疸—湿邪留恋—阻滞气血 久疟—湿痰凝聚—脉络痹阻 血吸虫—虫阻脉道—

文档评论(0)

xiaohue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