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doc

  1.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83 《化工原理(下)》课程实施大纲 目 录 TOC \o 1-2 \h \z \u 1.教学理念 1 2.课程描述 3 2.1 课程的性质 3 2.2 课程在学科专业结构中的地位、作用 3 2.3 课程的前沿及发展趋势 3 2.4 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 4 3.教师简介 4 3.1 教师的职称、学历 4 3.2 教育背景 4 3.3 研究方向(兴趣) 4 4.先修课程 4 5.课程目标 4 6.课程内容 5 6.1教学要求、重点和难点 7 6.2 学时安排 7 7.课程教学实施 8 7.1教学单元一 8 7.2教学单元二 11 7.3教学单元三 14 7.4教学单元四 17 7.5教学单元五 20 7.6教学单元六 24 7.7教学单元七 28 7.8教学单元八 31 7.9教学单元九 34 7.10教学单元十 37 7.11教学单元十一 39 7.12教学单元十二 41 7.13教学单元十三 43 7.14教学单元十四 45 7.15教学单元十五 49 7.16教学单元十六 52 7.17教学单元十七 55 7.18教学单元十八 57 7.19教学单元十九 59 7.20教学单元二十 61 8.课程学习要求 63 9.课程考核 64 9.1出勤(迟到、早退等)、作业、报告等的要求 64 9.2成绩的构成与评分规则说明 64 9.3考试形式及说明 64 10.学术诚信 65 10.1考试违规与作弊处理 65 11.课堂规范 65 12.课程资源 66 12.1教材与参考书 66 12.2专业刊物 66 12.3网络课程资源 66 13.教学合约 66 14.其他说明 67 1.教学理念 高等院校教师必须形成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做到尊重、理解、重视和爱护学生,把“以学生为本、以培养目标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新工科教学理念融入教学的全过程,重视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做到持续改进整个教学过程。把现代教育理念和高校教学观真正地融为一体,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系统化、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观,完成由纯粹的理念体系向具体实践的转型。 《分离工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及化工原理等理论课的后续课程。该课程涉及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传递过程及原理等知识领域,主要讨论化学工业和化学工程领域常见的分离过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分离过程的共性问题,学习传质分离过程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及设计计算方法,并学习新型分离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设计和分析能力的训练,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的石油炼制工程、有机化工工艺学、化工设计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按照四川理工学院的教学计划,课时设置为32学时。要让学生系统掌握该课程的内容,并运用于实践中,必须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进行改革,把分离工程的基本要点和有关基础知识与工业生产中实际的分离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并运用工程思维、工程分析的方法来学习分离工程的重要概念,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分离工程观点。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归纳总结法、知识脉络法、提问法、对比法、归纳法、演示法、练习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结合教师自身的科研研究工作,以基于研究的学习亦作为教学方法的重要方面,使学生充分掌握分离工程分析的内容和方法手段,提升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从如何有效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专业应用能力来制定课程实施大纲,以期对培养具有较宽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作最大贡献。 本课程教学将坚守以下原则: 2 (1)坚持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以科学的教学观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实现“学生中心、教师主体”的大学教育观,不断的持续改进。同时要注意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大学教学,看待学生,包容和理解学生,切不可以自身的教学经历直接映射到当代的大学生身上。为了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学习,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必须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情感关系,师生在心理上能够互相包容,在心灵上能够互相接纳,能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平等、互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做课程改革的实验者,而不是旁观者。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持续改进,根据

文档评论(0)

大学教学资料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