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空中课堂.docx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空中课堂.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 苏州园林 课堂实录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学习叶圣陶的苏州园林。 环节一:积累语言 阅读文章前,让我们先学习本文的字词。 读准字音,知道词语的意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文章。这些字词同学们都会读吗?亭台轩榭,丘壑嶙峋。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一遍下列词语的意思,加深印象。 嶙峋是指枯瘦的样子。 阶砌是指台阶。 檐漏是指屋檐下面承接雨水的横槽。 环节二:了解作者,明确核心问题 七年级时,大家学过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本文的作者就是叶圣陶先生。 我们一起先回忆一下作者的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阅读标题可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 本节课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本文的说明中心是什么?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要依次考虑以下问题。 1.1-2段作者说明了苏州园林什么特点? 2.3-9段作者说明了哪些内容? 3.这些内容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环节三:讲解课文 我们先思考第一个问题:1-2段作者说明了苏州园林什么特点? 来看第一段。 这段总共四句话,第三句是这一段的重点句。作者提出了自己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是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标本”这个词体现了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高,影响大,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根据“因此”可知,第四句是在第三句基础上做的推论。 “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这句话再次凸显了苏州园林的地位高,影响大,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凭什么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呢? 可以看第1,2句。这两句交代了苏州园林的数量及作者参观苏州园林和其他各地园林的情况。正是因为作者参观过这么多苏州园林,而且也看过一些其他地方的园林,所以作者才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这样的判断。 根据以上分析,本段重点讲了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再来看第二段,先听老师读一遍。 这段总共五句话: 第一句交代了修建成功的苏州园林各有不同。“可是”一词看出第二句与第一句构成转折关系。 第二句,用判断句的形式,强调了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的共同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也是设计者和匠师们的一致追求。” 通过这句话,我们还可以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苏州园林的共性特点,而不是只谈具体的某一个园林。 第三句是实现这一追求的手段。这句话中,“布局”“配合”“映衬”“层次”这四个词,要特别关注。“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近景远景”分别是这四个词的定语。 由此可知,设计者和匠师们为了实现对完美图画的追求,更讲究的是苏州园林内景物之间的关系。 根据“总之”一词,可知第四句是对前面三句话的总结。 最后一句,从游览者的角度说明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这一追求得到了实现。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发现这段内容都围绕着第二句展开说明。 本段重点讲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点是: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文章第一第二段的话题都集中在“苏州园林”上。“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苏州园林的共同点是“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两句话点明了苏州园林的地位和它的特点。 3-9段则分别谈了苏州园林的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 下面我们就逐一分析3-9段作者各说明了哪些内容。 在分析每段内容时,我们可以像分析前两段那样借助这样的一组问题。 1.这段有几个句子? 2.每个句子说了什么? 3.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来看第三段: 这段写了五个句子: 第一句的意思是,我国的建筑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第二句的意思是,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 这两句话是转折关系,强调了苏州园林布局上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第三句,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具体表现。是对第二句进一步的补充。 四五两句分析了苏州园林或讲究对称的原因。 可见,整段都围绕着布局不讲究对称这一点展开。 这段内容可概括为:苏州园林的建筑追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这段主要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者先将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与我国其他建筑的布局做比较,突出强调了苏州园林建筑的布局是绝不讲究对称的。 接着,作者认为对称与不对称的区别其实就是图案画与美术画的区别。这样的比较引导读者更好的把握苏州园林的实质,即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第四段总共十句话: 第一句揭示了这段的话题;根据“至于”一词,可将这段的第二至第九句分为“假山”和“池沼”两个部分。 这两个部分的顺序与第一句呼应。 关于假山的堆叠,作者用了两句话介绍。 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较难被复制。根据后一句的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727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