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件.pptx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外古诗词诵读;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诗、文、词、书、画领域,均取得了板大成就。散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诗文集《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等传世。代表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上片写“雨中”。“穿林打叶”渲染雨骤风狂的情形,“莫听”“何妨”表现词人面对骤雨时的坦然。“竹杖芒鞋轻胜马”呈现出一幅雨中悠闲行走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无惧风雨的轻松喜悦、自信豪迈之情。“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体现了词人面对自然、人生风雨时不畏坎坷、毫不计较的超然情怀。;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下片写“雨后”。前三句写雨过天晴的景象以及自己的感受。“相迎”传神地写出词人在风雨过后见到斜阳,心头陡生的喜悦、温暖。末三句是精神上的再度升华。表面写雨过天晴,一切归于平静,实则蕴含深刻道理:无论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都将过去。这里一语双关,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这首词通过写词人在出游途中偶遇风雨一事,反映了他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超脱的胸襟。;1.理解性默写。 (1)突然遇雨,一般人都会慌张躲避,而苏轼却在《定风波》的上片中用平静的口气说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定风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山头斜照却相迎”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其表达效果。;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这体现出词人怎样的性格特征。;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本词选自《陈与义集·无住词十八首》(中华书局2007年版)。临江仙,词牌名。洛中,指洛阳。这首词大约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或六年,陈与义退居僧舍,追忆洛阳朋友和旧游而作。此时的他,饱受家国之痛,备尝颠沛之苦,抚今追昔,百感交集,遂有此词。;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上片忆昔。以“忆”字开篇,引出对当年群贤毕至、夜饮午桥盛况的回忆,追慕向往之情,洋溢纸上。“长沟流月去无声”意谓月渐西落,不能长映于沟水之中,恰如被不断逝去的流水(习惯上又比作时间)无声无息地送走。巧语天成,妙手得之。“杏花”二句,意境上佳,历来为人激赏。写回忆中情景,历历如在眼前,为下片的兴叹蓄足了势头。;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下片感怀。“二十余年”二句概括了国家和个人的剧变及自已的真实心境。“闲登小阁看新晴”点明了作词的时间、地点和心境。“新晴”与“长沟流月”照应,通过“月色”将目前处境与忆中之事联系起来,抒发了月色虽好而欢乐不再的伤悼之情。“古今”二句把国家兴亡和人生感慨都托之于“渔唱”,将深沉的悲愁化为旷达的襟怀。; 这首词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对往日生活的留恋,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对漂泊生涯的伤感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2.上片中,词人使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通过午桥、(长沟)流水、月光、杏花疏影、笛声,营造出优美、恬静、闲适的意境。 3.阅读全词,分析词人因何而“惊”。 “惊”的原因有:国破家亡,亲友离散;时光已逝,年华已老;今昔巨变,往日的美好不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他的词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意境雄奇阔大、气势磅礴,与苏轼并称“苏辛”。其词善用典故,托古喻今,多用比兴手法,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力,使宋词发展

文档评论(0)

快乐美好每一天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