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Building Environment 课程代码 BUEE3035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程、学位课程 授课对象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 学 分 2 学 时 共32,其中讲课28,实验4。 主讲教师 修订日期 2021.2.10 指定教材 朱颖心。《建筑环境学》(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是代表学科特点的核心专业基础课,面向对象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本科生。内容涉及热学、流体力学、物理学、心理学、生理学、劳动卫生学、城市气象学、房屋建筑学、建筑物理等学科知识,展示了人工环境的内在特征、变化规律与理论知识,反映了本学科的跨学科特点。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为今后学习各种技术手段来创造健康舒适的、满足各种生产过程要求的建筑环境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室内、室外环境 课程目标2:能阐述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人工环境 课程目标3:掌握改变或控制人工环境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1、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毕业要求5和毕业要求7: 毕业要求观测点1. 具有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系统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知识。 毕业要求观测点2.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的基本原理,结合文献检索,调研和分析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中复杂的工作问题。 毕业要求观测点3.能够针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领域的特定需求,设计或开发解决方案。 毕业要求观测点5. 能够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技术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 毕业要求观测点7. 能够理解并评价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实践及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环境、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表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观测点1 (权重0.3) 毕业要求观测点2 (权重0.2) 毕业要求观测点3 (权重0.3) 毕业要求观测点5 (权重0.1) 毕业要求观测点7 (权重0.1) 课程目标1 √ √ 课程目标 2 √ √ √ 课程目标 3 √ √ √ 表2: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对应课程内容 课程目标1 绪论和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 课程目标2 第二章、第三章 课程目标3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三、教学内容 3.1讲授内容 第一章绪论 1.教学目标 (1)介绍建筑的根本功能,建筑与室内外气候的关系以及人类追求满意的建筑物理环境与文明发展的关系; (2)介绍不同气候区域建筑类型的演变,人类对建筑环境的感性认识和逐步形成的理论以及控制技术的发展历史 (3) 了解现代工业高度发展导致的人类面临的新问题,建筑环境科学在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2.教学重难点 (1)建筑物理环境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2)不同区域的建筑发展特点; (3)当前建筑环境发展的方向。 3.教学内容 (1)建筑与环境 (2)建筑环境学的定义 (3)建筑环境学的研究现状 (4)建筑环境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4.教学方法 课堂授课、课后复习 5.教学评价 了解建筑环境的发展历史、不同区域的建筑特点 了解现代工业发展条件下,建筑环境的发展方向 对应课程目标1,毕业要求观测点1-3。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1.教学目标 (1)了解建筑外环境的影响因素及室内环境的影响 (2)掌握太阳辐射与建筑日照的关系 2.教学重难点 (1) 太阳辐射与日照的关系 (2)太阳辐射与日照的计算方法 3.教学内容 (1)太阳与地球的关系 (2)太阳辐射与日照、室外气候 4.教学方法 课堂授课、课后复习 5.教学评价 了解太阳辐射的定义、分类 熟练掌握太阳运动的轨迹计算方法 对应课程目标2,毕业要求观测点1-3。 第三章建筑热湿环境 1.教学目标 (1)了解建筑热湿环境的基本概念; (2)掌握建筑围护结构热湿传递的计算方法 2.教学重难点 (1)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 (2)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计算方法; 3.教学内容 (1)热湿环境的基本概念; (2)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室内热湿负荷、负荷与得热的关系; (3)典型负荷计算方法 4.教学方法 课堂授课、课堂练习、课后复习 5.教学评价 掌握热湿环境的基本概念 掌握影响室内得热、得湿的影响因素 掌握室内热湿负荷与得热的关系 对应课程目标2 第四章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 1.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对室内热舒适环境反应的生理学与心里学基础、 (2)掌握室内热舒适环境评价的基本概念、 (3)掌握热舒适环境评价的基本方法及

文档评论(0)

CUP20080131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北京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具有十余年工作经验,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熟悉高校教育教学规律,注重成果积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