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题知识讲座.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 药性多寒, 入肾、膀胱经。善于清利膀胱湿热, 利尿而通淋, 疏浚水道。用于淋证及尿浊。 车前子 起源: 车前科车前、平车前种子。别名: 芣苢、当道、车轮菜、牛遗、马舄、猪耳朵、驴耳朵、车轱辘子。 炮制: 生用; 盐炒。 性能: 甘, 寒。归肾、肝、肺经。 功效: 利尿通淋, 渗湿止泻, 清肝明目, 清肺化痰。 本品性滑利, 甘淡渗利, 入肾经可利尿通淋; 渗湿可分消水液而止泻; 并能泻肝、肺之热而明目、化痰。 应用: 1、淋证、水肿。按: 后者中可用于脾虚或脾肾双虚水肿, 然以前者多用。 2、泄泻—宜于暑湿及湿盛水泻, 脾虚泄泻也可用。 3、目疾——肝热目赤肿痛、肝肾阴虚目昏或翳障。 4、肺热咳嗽痰黄。 其她: ①高血压; ②胃溃疡、胃炎及消化道出血; ③心衰。 使用方法: 包煎。 车前草 起源: 为车前科车前、平车前全草 性能疏要: 本品亦可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清肺, 但渗湿作用逊于其子, 而清热力较强, 尤宜于热淋尿短赤涩痛; 又可清解热毒, 用于疮痈、咽痛、痄腮等。 滑石 起源: 硅酸盐类矿物滑石。别名: 液石、脆石、画石、飞滑石、白玉粉等。《纲目》: “性滑利窍, 其质又滑腻, 故以名之。” 炮制: 研末或水飞。 性能: 甘、淡, 寒。归胃、膀胱经。 功效: 利水通淋, 清解暑热, 祛湿敛疮。 本品淡可渗湿, 甘能和胃, 滑可利窍, 寒能清热。为暑令常见药。 应用: 1、淋证、小便不利——宜于尿道涩痛者。 2、 ⑴暑湿泄泻; ⑵暑热烦渴——六一散(加青黛为碧玉散——兼目赤肿痛、口舌生疮; 加朱砂为益元散——心烦躁扰; 加薄荷为鸡苏散——头晕); ⑶湿温。 3、湿疮、湿疹。 使用方法: 入煎剂布包。 按: 本品今尚用于①慢性胃炎——配延胡索、白芍、甘草; ②复发性口疮——配冰片、银朱外涂; ③烧伤——作膏外涂。 关木通 起源: 马兜铃科东北马兜铃(木通马兜铃)藤茎。按: 以往还有毛茛科小木通、绣球藤藤茎充本品使用; 2003年4月7日《中国中医药报》1版报道: 国家药监局取消关木通药用标准; 龙胆泻肝丸木通改用木通科木通。别名: 通草(古代)。《纲目》: “有细细孔, 两头皆通, 故名通草, 即今之木通也。今之通草, 乃古之通脱木也。” 炮制: 生用。 川木通 川木通药材 关木通 川木通饮片 性能: 苦, 寒。归心、小肠、膀胱经。 功效: 利尿通淋, 通经下乳。 本品大苦大寒, 性通利。上清心火, 下利膀胱湿热; 又可通利气血关节, 利痹、通乳。 应用: 1、膀胱湿热淋证。 2、心火上炎, 口舌生疮或下移小肠, 心烦尿赤。 3、乳汁不通、经闭。 4、痹痛——宜于湿热痹痛; 但配伍后可用之血虚寒厥证, 如当归四逆汤(桂枝、芍药、细辛、甘草、大枣)。 其她: 作为辅助药可用于脚气、肾炎水肿。 使用方法用量: 不超出6克。 通草 起源: 五加科灌木通脱木茎髓。别名: 葱草、通草花、方通草、丝通草等。 功用疏要: 本品甘淡微寒, 归肺、胃经。功效清热利湿、通气下乳。临床用于湿热下注淋证轻症、产后乳少等; 又可用于湿温初起、水肿等。其药性和缓, 利水而不伤阴。 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协改正删除,内容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谢谢。 中药学专题知识讲座 藿香 起源: 唇形科广藿香、藿香地上部分。别名: 广藿香——枝香; 藿香——野藿香、土藿香; 兜娄婆香; 蕙。 炮制: 生用。 性能: 辛, 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 化湿, 解暑, 解表。 本品微温化湿而不燥, 气味芳香而不烈。能够解暑, 又善止呕; 兼能解表。《本草正义》: “…故为暑湿时令要药, …”。 应用: 1、湿浊中阻。 2、⑴暑湿证——夏月外感风寒、内伤暑湿者最好。 ⑵湿温初起。 3、呕吐——湿浊呕吐最好。 用量: 5—10克。 佩兰 起源: 菊科佩兰(兰草)地上部分。别名: 兰草、女兰、千金草、孩儿菊、省头草。 炮制: 生用。 性能: 辛, 平。归脾、胃、肺经。 功效: 化湿, 解暑。 应用: 1、湿浊中阻。 2、脾经湿热, 口中甜腻不爽、吐涎沫脾瘅。 附: 《素问?奇病论》: “帝曰: ‘有病口甘者, 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歧伯曰: ‘此五气之溢也, 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 藏于胃, 脾为之行其精气, 津液在脾, 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内热, 甘者令人中满, 故其气上溢, 转为消渴。治之以兰, 除陈气也。’” 3、暑湿外感、湿温初起。 苍术 起源: 菊科茅苍术、北苍术根茎。别名: 赤术、山姜、仙

文档评论(0)

132****57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432333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