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评估卷(全国卷版)(一)(解析版).docx

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评估卷(全国卷版)(一)(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评估卷(一)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海运是古代东亚中国、日本、朝鲜和琉球等国家和地区之间往来的主要方式。明清东南沿海,特别是以江浙为中心的江南,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各种势力角逐的舞台。 15—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及后起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英国东印度公司等,把中国的商品销往世界各地,带到世界性贸易环流中。16世纪下半叶由菲律宾输入美洲的中国丝绸、棉布、夏布等,因价廉物美,十分畅销。 国际市场的巨额需求刺激了江南市镇早期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江南的丝绸、棉纺织品,无论是在中日贸易,还是在南洋—太平洋—美洲的贸易之路上,甚至在中俄贸易之间,都占有重要地位。如湖州所产丝绸,因其工艺精良而畅销全世界,被称为“湖丝”或“辑里丝”。松江府及周边市镇生产的棉布是仅次于丝绸的出口品,在西方风靡一时。江南市镇早期工业化也促使优质生丝、丝绸、棉布畅销海内外,使人们看到了江南初露端倪的“外向型”经济。 江南的生丝、丝绸、棉布等通过全球化贸易流向世界各地,在这样的贸易结构中,海外各国一直处于逆差地位,通过丝银环流,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在与亚洲互动和世界接轨的这场经济贸易环流中,江南出产的纺织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明清江南经济的长足发展,也为开埠以后江南经济的结构性转变打下了基础。 江南是明清时期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学派林立、人才辈出的人文荟萃之地。明末浙江余姚思想家朱之瑜“学问淹博”,“善能熔铸经史”,抗清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其学问和德行受到日本朝野人士的尊重。朱之瑜提倡“学贵有用”,其思想对日本综合国学和神道、倡导尊王和大义名分的水户学影响很大,他还把江南先进的农业、医药、建筑、工艺技术带到日本,并参与设计建造日本的学宫、孔庙、圣堂、后乐园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明清江南还是西学东渐的重要据点。明末清初的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晚清的王韬父子、李善兰、蒋剑人等,都积极与西方学者互动。如利玛窦(Matteo Ricci)和徐光启合译了《几何原本》前6卷,与李之藻合作完成的《坤舆万国全图》,是现存首幅由中欧学者合作绘制的汉文世界地图,该图熔铸中西知识系统,对中国及其周边地区的地理知识表达准确丰富,属于当时最高水平的世界地图。 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江南,不仅是异域知识信息和外来学术传入的桥头堡,也是中国文化向朝鲜半岛及日本输出的中转站。明末江南刊刻了大量汉文西学书籍,其中最突出者即李之藻。他将西方传教士编译的《天主实义》《辨学遗牍》等19种汉文西学书籍进行刊刻。晚清江南更是东亚知识环流中的重要中转站,上海墨海书馆和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刊刻的《地理全志》《大英国志》等,亦多有和刻本问世。这种互动还充分体现在绘画艺术中,明末西画东渐,海西派画法从宫廷传至江南,影响深入民间,采用透视法的桃花坞“姑苏版”年画即为典型。桃花坞年产年画数万张,远销日本、东南亚。这些活动在亚洲乃至世界环流大势的推动下,迎合了历史的潮流。 (摘编自邹振环《明清江南史研究的全球史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运在古代东亚中国、日本、朝鲜和琉球等国家和地区之间往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B.在大航海时代的世界性贸易中,中国的丝绸、棉布、夏布等商品赢得了外国人的喜爱。 C.国际市场的巨额贸易需求促进了明清时江南地区市镇早期工业化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明清时的江南地区人才辈出,相比其他各国而言,这些人的思想对日本的影响最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桥头堡”喻指江南在异域知识信息和外来学术传人中的作用,论证形象生动。 B.文章主体从经济发展、文化人才和成就影响等方面论述了明清时江南地区的特殊地位。 C.利玛窦分别和徐光启、李之藻合作之例,论证了明清时的江南是西学东渐的重要据点。 D.文章论证中国与世界文化互动时,主要是从世界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来进行论证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清时江南的丝绸、棉纺织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才能到达世界各地,因价廉物美畅销全球。 B.开埠以后江南经济的结构性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明清时江南地区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C.明末浙江余姚思想家朱之瑜品行与学问都很高,他在中日文化交流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