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诵读微课教学设计1.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执着人生 超然物外 —— 《定风波》 屏山新安初级中 刘显英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多样诵读,熟读成诵,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 诵读、跟吟、学吟及讨论,感悟词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词人旷达洒脱的胸怀以及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诵读、跟吟及学吟,感悟词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词人旷达洒脱的胸怀以及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启发式教学法;3.合作探究法;4.圈点批注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朗读视频、吟诵原声示范音频。 2.学生自主预习,查阅苏轼的有关资料,并提出预习疑惑。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约1分钟〕 人们常说苏轼是千年一遇的旷世奇才,余秋雨先生更称苏轼为“中国古代最高贵,最亲切,最有魅力的文人〞,他的许多词作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中,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定风波》,一起来感受苏轼的生活态度。 作者生平〔约2分钟〕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省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品背景〔约2分钟〕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被贬的岁月里,他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余秋雨在其《黄州突围》一文中曾说:“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一种挣扎和超越。〞 《 \t " s://wenda.so /q/_blank" 东坡志林》中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 词人突遇风雨,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假设,缓步而行。 诗词朗读〔约5分钟〕 〔疏通诗意,感受诗情。提出朗诵要求,把握节奏,体验情感基调,通过朗诵初步理解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师:我们常说学诗词“七分朗诵,三分鉴赏〞,那么,朗诵有哪些要求呢? 明确:要读准字音,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情感。 1.读准字音,如:吟啸xiào 一蓑suō 烟雨 2.读出节奏:(PPT呈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播放音频朗诵一遍,留时间让生自由读,放声朗读。 4.通过朗读,大家感受一下苏轼给你的最大印象是什么?从词中找一下答案。 ——沉着。“莫听穿林打叶声〞——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你不必去理会,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 ——豪迈。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为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 ——随意而安。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气候不定,人生不定,祸福难晓,不如听其自然。 ——通达。也无风雨也无晴。他淡化弱化了甚至无视了所有的自然界风雨,社会人生中的风风雨雨又何足挂齿呢? 5.同学们,诗词除了可以诵读,还有另一种方式来感受,那就是吟,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吟诵音频,再次感受沉着、豪迈、随遇而安又通达的苏轼,播放吟诵音频,再播放一次让学生跟吟一遍。 词的理解。 分析词的上下片〔约4分钟〕 请同学们各用一句话概括上片和下片的内容。〔PPT展示〕 明确: 上片:冒雨徐行时的景物和随想〔雨中事〕。 下片:雨过天晴后的景象和感受〔雨后感〕。 2.重点探究:本词中作者的情感有没有变化?如果抓重点,你会抓哪两句来看?大家互相讨论一下。〔也可以让学生找出比拟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1〕上片重点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如何理解? 明确:写词人拄着竹杖,穿着草鞋,迎风冒雨,沉着前行。竹杖芒鞋轻快的胜过骑马,有什么好怕的呢?一件蓑衣任凭风雨的吹打。这里“竹杖芒鞋〞比喻庙堂之远,“马〞指庙堂,在这远离了政治漩涡的地方可能会更加轻松,看的也许会更远,没有什么可以惆怅的,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的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2〕下片关键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仕途的风雨就如同这自然界的风雨一样变幻无常,他所期盼的仕途阳光又会在多长的风雨之后?与其终日忍受这种提心吊胆之痛,还不如“归去〞,退隐江湖,一切平静,无悲无喜,“无雨无晴〞。 〔3〕同学们,如果我们把全词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 明确:归。作者不怕任何风

文档评论(0)

专注于为中小学教师及学校提供各科教学课件,教学设计,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文案等各方面教育资源服务,欢迎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