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知识讲座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什么感到吃什么都不安全? 宣传舆论的作用 2011.11.28美汁源饮料农药中毒案 2010.5.25惠州矿泉水消毒水中毒案 人们对饮食健康的关注和心理预期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形势 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是不是只能被动的接受,每天祈祷自己不要碰到问题食品呢? 保证食品安全,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在食品安全性问题上,消费者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基于以下儿个原因: 生产者 消费者 政府 食品 二、消费者的责任 1、食品安全状况在很多程度上决定于市场对安全食品的需求和对不安全食品的排斥,这与消费者做出的选择密切相关; 面粉、粉丝、银耳越白越好,大米、腐竹、瓜子越亮越好 ,蔬菜上的虫孔病斑越少越好,水果个头越大越好,猪酮体上的瘦肉越多越好,等等。 正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这些要求,有些见利忘义的人就在生产中将农药、兽药、兴奋剂、 激素、色素、增白剂、防腐剂越用越多。出现市场上的漂白、染色等问题食品。 二、消费者的责任 二、消费者的责任 消费者理性消费对于市场优质食品淘汰劣质食品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瘦肉精猪肉为例: 据南海区农产品质量监测简报(2011年11月):在11月抽检的210份猪尿液样品、42份猪肝样品中,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检测的合格率均为100%。 二、消费者的责任 3、不安全食品的危害最终是通过消费过程发生 如:毒蘑菇事件,马铃薯中毒事件等等…… 二、消费者的责任 4、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加强社会监督,对假冒伪劣食品生产者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二、消费者的责任 因此,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对消费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性的控制起关键作用。 二、消费者的责任 掌握必要的食品安全性方面的知识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购物的安全意识 家庭食品制作的安全性 三、食品安全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食品安全? (二)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一)什么是食品安全 食品数量: 充足供应 卫生安全: 无毒无害,无副作用 质量安全: 富有营养,满足需求,没 有无害也无益的杂质 (一)什么是食品安全 WHO(1996):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时(食用剂量和食用方式)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 中国食品安全法: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安全包含两层含义: 绝对安全性 指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也就是食品应绝对没有风险。 相对安全性 指一种食物或成分在合理食用和正常食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 “剂量决定毒性” 在食品在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销售和烹调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混进各种有毒有害物质,使食品受到污染,从而影响食品安全性。 生物性污染 化学性污染 物理性污染 (二)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1、生物性污染 细菌及其毒素 真菌及其毒素 病毒 寄生虫及虫卵 WHO估计,全球每年数以亿计的食物源疾病患者中70%是由于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和饮用水引起的。 细菌及其毒素 在全世界的食源性疾病爆发的案例中,66%以上为细菌性致病菌所致。 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与很多种,主要细菌种类有: 沙门氏菌(肉蛋奶)、副溶血性弧菌(海产)、金黄色葡萄球菌(糕点)、大肠埃希菌以及肉毒梭菌(发酵食品)等。 细菌及其毒素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方法: 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 食品要彻底加热 尽快吃掉做熟的食品 保持厨房卫生,坚持生熟分开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真菌及其毒素 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主要是粮食,可使粮食发霉变质,如陈化粮、黄变米,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部分还会产生真菌毒素(mycotoxin),引起人和动物发生各种病害。 对人类危害严重的真菌毒素按照重要性及危害性排列,首先是黄曲霉毒素(AFT)(毒性非常强,是砒霜的68倍,强致癌物),以后顺序是赭曲霉毒素、展青霉素等。 真菌及其毒素 真菌毒素中毒的特点 食品主要是谷物、发酵食品,饲料含毒可致使动物性食品带毒。 毒素稳定性好,在人体内易累积。 真菌毒素中毒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 食品传播的病毒 病毒是专性寄生微生物,能通过食物进行传播,还可以通过衣物、接触、空气等感染。 由病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分为两大类:病毒性肠胃炎和病毒性肝炎。有试验认为,病毒性胃肠炎出现的频率仅决于普通感冒,占第二位。 食品传播的病毒 病毒性腹泻代表:轮状病毒 导致全球约1.25亿婴幼儿腹泻和90万婴幼儿死亡,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首要病因。 食品传播

文档评论(0)

7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春市海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781MA52HUKW1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