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孝敬教育校本教材(中学也可用).doc

小学孝敬教育校本教材(中学也可用).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9 孝敬的传统及道德境界 (一)、传统敬老美德源远流长。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孝德”。自孔子始,人们都认为孝是“德之本”,是众善之始。孝敬父母,成了千百年为人们所奉行的一条道德原则。在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中,“崇孝”就是其中十分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中华民族极为重要的精神财富。 道德,是人们一切美好品德的概称。古人大致归结为仁、义、礼、智、信、忠、恕、悌等等。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提出“德治”的主张。他认为治理国家光靠政令和刑罚,不是好办法,而应当使用道德教化和礼仪整饬的方法。其中有一条就是我们民族文化具有重人论的特征,即“家庭孝敬”,尤其是对父母的孝敬。自孔子始,孝敬便被当作“仁之本”“义之先”,成了千百年来人们奉行的道德规范。 “孝敬父母”起源于个体家庭的产生,是与中华民族步入文明社会的同时形成的。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明白了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父母有抚养子女的义务,子女长大后则有奉养父母的义务。父母生育子女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子女长大后侍奉父母要恭敬,以报答父母的生养之恩。孝敬父母,是天下之至理。 中华民族自古就形成:“敬老崇孝”的风尚。早在西周社会,子女奉养父母、尊敬父母的观念与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已较为流行。在周朝、每年举行一次大规模的“乡饮酒礼”活动,旨在“正齿位,序人伦,敬老尊贤,宁息来端,敦睦乡里”。在中国民俗中,还有隆重的老年仪式礼。在民间,60岁的老人就可以接受儿孙们的祝寿;在宫廷中,则有皇帝亲自主持举行尊老的仪礼。康熙皇帝就曾在乾清宫宴请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共有1020人。事实上,孝敬父母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在古代的史书、典籍、民间故事传说中,有着大量表现子女至亲至孝的记述,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二)、正确理解“孝敬”的时代性 任何道德,都有其自身发展的传统性,也有随着人类进步而发展变化的时代性。“重孝”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试想,一个中学生连他的妈妈也不爱,还能爱别人、爱家庭、爱祖国吗?有位爱国名将讲过这样一句话:“假如一个人连他的父母都不敬不孝,他也不会忠于我们国家。”因此,我们要引导青少年“勿以善小而不为”,要从“孝亲敬老”的道德ABC做起。 “孝敬”的时代性和传统性之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要认识到,“孝敬”的传统性是时代性的基础,没有传统的“孝道”,现代的:“孝敬”是不存在的。现代“孝敬”道德的时代性是传统性的发展。创造现代“孝敬”道德应把传统“孝道|”升华到一个崭新的历史境界。我们的态度是:正确处理好“孝道”的时代性与传统性的关系,站在时代的高度,积极地吸收传统道德的精华,做到古为今用。 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这样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中用春天的阳光比喻母爱,用小草比喻儿女,说明做子女的无论如何孝敬父母,都难以报答父母深厚的养育恩情。而且应明白,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尽孝那才是真孝。这首诗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有人说:“父母对儿女的恩情,是天下最深厚、最久远、最牢固、最无私的。”这话一点不假。父母爱儿女,没有过任何条件,完全是一种崇高的、自发的、自然的爱。这里,向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一天,有位叫小刚的中学生回家吃完饭后,在碗下压了一张纸条,便匆匆上学了。他妈妈收拾碗筷时,发现了纸条,打开一看,上面写着: 给妈妈的申请书 给妈妈作帮手5元;(2)扫地费用元;(3)看家费7元,每月合计15元。 几天后,小刚帮助妈妈收拾碗筷,发现了妈妈用同样方式留了只信封,打开一看,是三张五元钞票,小刚心里喜滋滋的,突然他又发现信封中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给小刚的申请书 (1)亲切的照顾费——0元;(2)得病时的看护费——0元;(3)吃饭穿衣玩具费——0元;(4)住房费、交通费、学费——0元,合计0元。 小刚看完纸条,眼睛湿润了,他打开门扑进妈妈的怀里,哭泣着说:“妈妈,我错了。”尔后,抬头问妈妈:“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妈妈抚摸着他的头亲切的说:“不为什么,就因为你是我的孩子啊!”这种亲情的至爱,是多么无私、伟大啊!、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孝敬”教育,但是时代在发展,历史在前进,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我国历史上的观念、行为准则原封不动地搬到当今现实生活中来,我们必须在吸取传统“孝道”中精华的基础上,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总体部署,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精神,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具体要求,对孝道“赋予新的含义,融入时代精神,以创建和谐家庭,构建和谐社会,进而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 孝敬的创新及时代内涵 我们认为,孝敬父母,就是敬爱、赡养父母。孝敬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孝敬是一个人在处理与父母、与他人、与社会之间关系时表现出来的人类最基本的德性。养亲、敬

文档评论(0)

qing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