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史 高教版 第三章 中世纪美学.pptVIP

西方美学史 高教版 第三章 中世纪美学.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阿奎那是以美的形式要素在旁证基督耶稣的神圣美。所以整一、比例和明晰都带有形而上的神学含义。这是典型的基督教美学。 Saint Thomas Aquinas by Diego Velázquez 二、美与善 对美与善的异同作系统辨析,也是阿奎那在美学史上的重要贡献。《神学大全》第一部分第5题《论一般的善》中,条文之四“善是否具有终极因的方面”,明确谈了美与善的同与不同。阿奎那的答复是,事物中的美与善,从根本上说是相似的,这是因为它们立足于同一样东西,这就是形式,因而善被赞誉作美。 善与美的差别 “但是它们在逻辑上有所不同,因为善专同欲念联系(善是一切事物所欲求的),所以它同目的有关(欲望是朝向某个事物的运动)。另一方面,美则同认知功能联系,因为美的事物也是看上去使人愉快的事物。所以美是由适当的比例所组成,因为感觉在比例适当的事物中得到愉悦。” 与美的同一性最主要的是它们都立足于形式,故而都是一种可直接把握的对象和价值。在形式的基础上,美与善在同欲念的关系,进而同目的的关系,以及同认知的关系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同一性。由此观之,阿奎那对美在于比例形式的强调,以及于认知过程中同时产生快感的强调,其意义就非同一般。 一方面,阿奎那论美牵涉理性认识,然而,于把握中使人愉快的论断,使人很自然地想起亚里士多德《诗学》中人有模仿的天性、模仿既是认知又天生使人愉快的说法;另一方面,不容忽视的是,阿奎那在美和善之间划出的界线,比较后代的康德,远不是明晰稳固的,在这里毋宁说我们看到的是新柏拉图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传统并举,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为《神名论》第四章作注时,阿奎那充分发挥了伪狄奥尼修美善同出一源即上帝,故上帝为至善和至美的思想。阿奎那指出,上帝作为世间一切现实美的创造者,是根据秩序和光辉来造美,存在的一切现实形式,因此无不归结于美的力量。 三、寓意解经说 世纪后期广为流行诗为寓意说,其代表人物是但丁。诗为寓意说的前身是圣经阐释理论。这个从奥古斯丁时代就繁荣非常的、以字面义和精神义的两分来阐释《圣经》的传统,托马斯·阿奎那同样是集大成者。从解经到解诗,正也是现代阐释学美学背后的历史轨迹所在。 寓意解经 《神学大全》第一编第1题第10文中,阿奎那全力论证了《圣经》中一词可有多义。针对这个立场的主要反对意见,即认为一个文本用多种意义来阐释势将导致混乱,有损于命题论证的说服力,而《圣经》这样的著作理应明确无误直陈真理,所以一词不应有多种解释,阿奎那在正题中反驳说,《圣经》中每一词都具有字面义和精神义两个方面。精神义又进而一分为三,是为寓意义、道德义和神秘义。精神义是寄寓在字面义之中。这意味着言词所指的形象本身尚还不是字面义,字面义指的同样是形象的寓意所在。阿奎那以《圣经》中前人多次举譬的上帝的手臂为例,指出这里的字面义并不是指上帝具有这样一件肢体,而是指这个肢体所寓指的意义,亦即上帝无所不能的伟力。 诗与经 阿奎那强调精神义仅见于神圣文字的阐释。这与世俗的历史是不同的。在阿奎那看来,神圣的历史既是真实,又是符号;既有字面义,又有精神义。世俗的历史则只是真实,不是符号。它有字面义,没有精神义。历史如此,诗亦然。《圣经》中的神圣好诗自不待言,即便在它的字面义中,也发散着精神义的神圣光辉,但世俗的诗同样没有精神义可言。诗在阿奎那看来是一种虚构为表的语义现象,它只有字面义,所谓诗的虚构除了指意没有其他目的。 模板来自于 * 朱立元 编 西方美学史 第三章 中世纪美学 目录 第一节 托马斯·阿奎那 一、美的三要素 二、美与善 三、寓意解经说 第二节 但丁 一、俗语和拉丁语 二、诗为寓意说 概述 “中世纪”是15世纪后期人文主义者发明的称呼,用来指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来,直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拉开帷幕这一段时期的欧洲历史。庞大的罗马帝国瓦解之后,欧洲陷入封建割据状态,基督教成为统治意识形态,现代国家是在中世纪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的。基督教文化推崇精神生活,对物质的美和快感持敌视态度,致使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文学和艺术传统戛然而止。 总的来看,中世纪美学可以用神秘主义和理性主义一先一后的两大主潮来加以概括。罗马晚期奥古斯丁下沿的奥古斯丁主义,和盛期中世纪托马斯·阿奎那下沿的托马斯主义,可视为这两大潮流的代表。 《狄奥尼修书》 中世纪有一部归在公元1世纪雅典大法官狄奥尼修名下的文集广为流传,世称《狄奥尼修书》,又称《大法官书》。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有学者考证此书系公元5世纪叙利亚一位佚名作者所著。这便是伪狄奥尼修一名的由来。中世纪的托名之作不在少数,但是就对中世纪美学的影响来看,托名之作影响深广,无有出这部《狄奥尼修书》之右者。 《狄奥尼修书》 《狄奥尼修书》收《神名论》《神秘神学》《天国等阶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