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声学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ppt

心肌声学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1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心肌声学造影 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前 言 Background 声学造影应用原理 含有微气泡的造影剂经静脉注射到达左心室 在2D-Echo 见左室充填(识别内膜,左室造影) 当微泡造影剂由左心室进入冠脉微循环后 在2D-Echo 见心肌显影(评价灌注,心肌造影) 当微泡造影剂由左心室进入全身体循环后 在2D-Echo 见多个器官显影(心外脏器造影) 微泡进入微血管床后,出现多重气体液体界面 使声波反射增强 左心声学造影剂 Contrast Agent 声学造影剂应具备的特性 微气泡 稳定性好 不影响微循环血流 经静脉注射稳定通过肺循环到达左心室 有足够长的显影时间 气体的弥散 (static diffusion) 气体的溢出 (driven diffusion) 壳结构受损 (destruction of bubbles) 关于“声振白蛋白微泡 在微循环的行为”的一个重要实验 The Behavior of Sonicated Albumin Microbubbles Within the Microcirculation: A Basis for Their Use During 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Mark W. Keller, Steven S. Segal, Sanjiv Kaul Ciculation Research 1989;65:458-467 § 在微循环中,白蛋白微泡和红细胞的流变特点是非常相似的 § 以上发现为应用白蛋白微泡作为红细胞示踪剂奠定基础 § 因而白蛋白微泡可用来测定组织血流 治疗性声学造影剂的发展 超声波的空化作用使造影剂微泡破坏的同时使心肌微循环血管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血管通透性增加,空化效应使一些原来不能通透的物质经声波照射后能透过微循环进入组织间隙。这一现象的发现促使人们开始研制一种新的微气泡造影剂,它在显示心肌缺血部位的同时,能将治疗药物通过超声介导释放到靶组织内(下图) 左心声学造影剂 小结: 直径、大小与RBC相当 (血流示踪剂) 稳定性决定于:微泡壳的种类、气体的构成、入射声波强度等 可产生大量谐波信号 超声波是造影剂微泡破坏的重要因素 MCE成像方法学 Imaging Technology of MCE 超声波照射可破坏造影剂微泡。因此,间断发放超声波脉冲,减少微泡在声波照射下的暴露时间,提高局部造影剂微泡蓄积浓度,从而明显增强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效果。即触发成像。 四、实时成像技术 采用低机械指数成像方法,减少超声波对造影剂微泡的破坏,从而实现实时动态观察心肌血流的目的。该技术可同步提供心肌血流灌注及室壁运动信息、联机半定量分析,是声学造影成像技术的重要进展 给药方法学 Injection Methodology 造影图像分析方法 Analysis of MCE images 目测定性 彩色编码半定量 视频强度定量方法一 视频强度定量方法二 MCE在冠心病应用 Application of MCE in CAD 左心声学造影 评价左室功能 1、增强左室内膜边界识别 2、左室声学造影检测血栓 3、增强多普勒信号 心肌声学造影 评价心肌灌注 冠脉微循环在心肌血供中起重要作用 左室肥厚——心肌缺血 AMI靶冠脉重建——心肌no-reflow 微血管性心绞痛 关注冠脉微循环的结构和功能改变是 新千年的重要研究领域 § TIMI 心肌灌注分级(TMPG) § Correct TIMI Frame Counting (CTFC) § 磁共振成像(MRI) § 单电子断层扫描(SPECT) § 正电子断层扫描(PET) § 心肌声学造影 (MCE) 1、正常心肌灌注 2、异常心肌灌注 3、动态观察心肌灌注过程 研究背景 §早期再灌注治疗是AMI治疗史上的里程碑:挽救濒死心肌,改善预后 §但IRA成功再通并不必然代表心肌水平的充分灌注,约有1/4~1/3病例出现“no-reflow”或“low-reflow”现象 §目前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心肌微血管损伤的结果,且随时间和空间会发生变化 研究目的 §应用静脉MCE定量心肌血流 §观察AMI病人IRA成功再通后心肌血流灌注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临床的关联 §为临床评价AMI再灌注治疗效果和危险分层提供新的指标和无创手段,为临床治疗策略制定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 § 32例前壁AMI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 发病12小时内完成PTCA+支架,术后血流 均达TIMI 3 级 § MC

文档评论(0)

huaz157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