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高质量文档大特价,1折起啦~

中国生猪产业发展和猪育种.ppt

  1.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0kg体重日龄 校正背膘 公猪 母猪 A B A B 约克厦 13.619 0.106530 13.706 0.119624 长白猪 14.196 0.114370 13.983 0.126014 汉普夏 14.537 0.117620 14.288 0.124425 杜洛克 15.490 0.111528 15.654 0.156646 30-100kg日增重 计算机软件 GBS(中国农业大学,南京丰顿公司) pignet (四川农业大学,重庆养猪科学研究院) Herdsman (美国S & S Programming) ?? 猪的重要经济性状非常多?但同时对这么多性状进行改良是不可能的,因为选育的性状越多,每一性状所获得的遗传进展就越少,同时选择N个性状,每个性状所能获得的遗传进展是单独选择一个性状的1/N1/2。解决的办法是利用“相关”简化性状数、实施专门化品系选育。 利用“相关”简化性状数 上三角为遗传相关,下三角为环境相关 选择日增重,饲料报酬也会得到明显改善,但背膘厚会增加。 选择5日龄仔猪数既选择了产活仔猪数、又选择了5日龄的成活率。 断奶窝重既选择了产活仔数、断奶以前的成活率,又选择了断奶以前的生长速度。 专门化品系选育 性状之间的拮抗性(负相关) 众多要求不可能在一头猪、即一个品种上实现 兼顾多方面的选育,遗传进展就慢 不同的品系选育目标、选育重点不同 专门化品系选育效果更好,遗传进展更快 专门化品系增加了系间选择的可能性 专门化品系通常有较多的品系(种)数量 各品系的选育目标不同,品系特点明确 有些品系是为预测的今后市场而选育的 品系数量多,可组合生产的产品(商品猪)就多 市场适应能力强,能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专门化品系与杂交的结合 把在专门化品系选育中得到提高的性状组合到商品猪上 - 组合效应(针对加性基因作用的性状) 杂交优势的利用(对遗传力低的性状) 配套系有其灵活性,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而调整 配套系模式与杜长大模式是相通的体系 杜长大模式也在向专门化品系发展,如已有专门化的父系与母系, 还分化出针对不同市场的终端品系(种) 专门化 父系 母系 选择: 生长和胴体 繁殖性能 生长和胴体 猪的育种并不需要多大投资,但确实能不断提高你猪群的生产水平。而且这种效应不断累积,使你不断受益。 如果是自繁自养的商品场,不需要去育种,只需要购买它人的育种成果。 如果是定期外购种公猪,也需要对后备母猪进行选育。对后代贡献一半,母猪不选育会抵消公猪的遗传优势。 如果具有一定规模,准备向种猪方向发展,一定要坚持选育。 养猪业发达国家育种成功的原因就是稳定、持续 美国、加拿大育种成功靠的是各有独特育种理念的企业、代代相传、长期坚持。以培育出独具特色的种猪论英雄。 四、几个问题的探讨 1、育种规模问题 理论上规模越大越好,但并不代表规模小就应不育种。常有文章说:我国群体规模小、分散。 加拿大125个育种群,核心群母猪9400头,平均75头。 丹麦42个育种场,9200头核心母猪,平均220头。 美国多数种猪场规模700~2000头 我国种猪场数量3415,存栏母猪1399055头,平均409头(2007年畜牧年鉴)。 拥有200头母猪的育种群就可以进行很好的育种 专门化品系选育、配套系选育则需要更大的群体 2、50千克测定是否可行? 有报道50千克与100千克生长速度的相关在0.9以上,背膘厚的相关在0.75以上。 但相关是1群体概念,我们育种要选择的是个体。 50千克以后不同个体身体组成的变化不一致,尤其是到后期。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测定结束的体重应与商品猪上市的体重相一致。 尤其是父系猪(杜洛克测定到110~120千克更具价值) 3、纯种选育与杂交 纯种选育是基础、核心,我们过分重视杂交利用、杂交合成。不仅没有选育出高质量种猪,地方资源也快杂没了。 20世纪30-70年代世界上各个国家通过杂交育种育成了大量品种,虽然这些品种生产性能表现上都比较不错,但是在50年代末开始他们的应用开始减少,因为他们一般只应用于一些小的研究群体或者杂交的资源群体中。这些品种的衰退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较窄的基础及过度的近交。 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到70年代以前,世界上主要养猪国家的育种工作主要集中于育成杂交,所以培育新品种很多。70年代后,商品猪的经济杂交发展很快,育种工作者的工作重点重新回归到了纯种选育。 以前培育的一些杂交品种,在目前的生产体系中已经很少。 4、地方资源如何利用 地方品种不仅数量在下降,生产性能也

文档评论(0)

blingjingy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