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过敏性休克预防以及处理方法.ppt

碘过敏性休克预防以及处理方法.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碘过敏性休克的预防和处理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刘国瑞 过敏性休克概述 过敏性休克(anaphylaxis,anaphylactic shock)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多脏器累及症群。 过敏性休克的表现与程度,依机体反应性、抗原进入量及途径等而有很大差别。通常都突然发生且很剧烈,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 过敏休克发病机理 绝大多数过敏性休克是典型的Ⅰ型变态反应。 抗原物质→免疫系统激活→ IgE抗体→皮肤、支气管粘膜和血管内皮结合→ 肥大细胞脱颗粒→组胺、血小板激活因子→第Ⅰ型变态反应 →多器官水肿、渗出等。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为皮疹、发痒、重者出现喉头水肿、血压下降或休克、昏迷等。 休克的病理改变 因本病而猝死的主要病理表现有:急性肺瘀血与过度充气、喉头水肿、内脏充血、肺间质水肿与出血。 镜下可见气道粘膜下极度水肿,小气道内分泌物增加,支气管及肺间质内血管充血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约80%死亡病例并有心肌的灶性坏死或病变。脾、肝与肠系膜血管也多充血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少数病例还可有消化道出血等。 过敏休克的症状两大特点 休克表现,即血压急剧下降,多数到80/50mmHg以下,病人出现意识障碍,轻则朦胧,重则昏迷。 在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常有一些与过敏休克相关的伴发症状 :皮肤红斑、呼吸道困难、循环衰竭表现和意识变化。 过敏休克的发病特点 本病均有明确的诱因,休克的出现与否和过敏药物的数量没有直接关系。 发病突然,大都猝然发生; 约90%以上患者在接受病因抗原后(例如使用碘剂、青霉素G注射等)5分钟内发生症状; 仅10%患者症状起于半小时以后; 过敏休克的前兆表现 皮肤粘膜表现? 往往是过敏性休克最早且最常出现的征兆,皮肤潮红、瘙痒,荨麻疹,还可出现喷嚏、水样鼻涕、音哑。 呼吸道阻塞症状? 是本症最多见的表现,也是最主要的死因。患者出现喉头堵塞感、胸闷、气急、喘鸣、憋气、紫绀、以致因窒息而死亡。 循环衰竭表现:病人先有心悸、出汗、面色苍白、脉速而弱,肢冷、发绀、血压迅速下降,脉搏消失,可并发心肌梗塞。 意识方面的改变? 先出现恐惧感,烦躁不安和头晕;意识不清或完全丧失,抽搐、肢体强直等。 其他症状? 比较常见的有刺激性咳嗽,连续打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最后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碘造影剂反应的两个类型 1、过敏反应:属于I型过敏反应,和人体特质有关,和剂量无关;临床表现:过敏休克、荨麻疹、喉头水肿等; 预防:各种预防性措施的效果并不明确。 2、剂量相关的器官反应:和温度、渗透压、速度和电离等有关。临床表现:头疼、呕吐、皮肤发热感和心动过缓、过速等。主要见于离子型造影剂。 预防:预热、减少剂量、减少注射速度等。 过敏休克的鉴别诊断 迷走血管性昏厥 ? 多发生在注射后,尤其是病人有发热、失水、紧张或低血糖倾向时。患者常呈面色苍白、恶心、出冷汗,血压下降,继而可昏厥,很易被误诊为过敏性休克。但此症无瘙痒或皮疹,昏厥经平卧后立即好转,血压虽低但脉搏缓慢有力。这些与过敏性休克不同。迷走血管性昏厥可用阿托品类药物治疗。 血管性昏厥-虚脱 概念:有的病人突然表现恶心,头晕,面色苍白,呼吸表浅,全身出冷汗,肌肉松弛,周身无力,往往突然瘫倒在地,有的伴有意识不清,这就是虚脱的表现。当有大量吐泻,失血和某些不幸因素的强弱刺激等,都会导致心脏和血管的急性功能障碍而引起暂时性虚脱。 处理:发现病人虚脱,应立即安置平卧休息。给予温热茶水或糖水饮用,并用手指掐压人中,内关,合谷等穴位。或是针刺合谷,足三里等,都有助于急救病人。经过上述处理,一般很快即可恢复。严重者静脉补液。 晕血症 概念:晕血症非器质性疾病,而是一种心理疾病,属于恐惧症中的一种。晕血症又叫“血液恐怖症”,是指病人由于见到血液而产生的晕厥现象,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目眩,心悸,继而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血压降低,脉搏细弱,甚至突然意识丧失。 处理:施救时应首先将患者平卧,喂饮温开水或糖水,休息10-15分钟,一般可以恢复,必要时需给予药物抢救治疗。    输液反应 最常见的输液反应 发热反应,系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冷、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1~42℃。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烦躁不安、谵妄等,严重者可有昏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 (1)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2)输液器必须做好除去热原的处理。 输液反应和过敏性休克鉴别

文档评论(0)

stonecb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