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学发展的新取向-心理学报.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因学发展的新取向-心理学报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Vol. 26, No. 9, 1521–1534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DOI: 10.3724/SP.J.1042.2018.0 1521 ·主编特邀(Editor-In-Chief Invited) · 编者按:人因学(Human Factors)在我国还是一门年轻的交叉学科, 心理学等学科为人因学的应用和发展 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如今, 人因学在航空航天、计算技术、智能系统以及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 关的各种产品的设计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两位作者, 浙江大学心理科学研究中心兼职 研究员、美国英特尔(Intel)公司IT 人因工程中心研究员许为博士和浙江大学心理科学研究中心教授葛列 众博士, 均是中国人因学开拓者朱祖祥教授 80 年代的研究生, 在过去的 30 年中两位作者分别在中国和 美国两地从事人因学的科学实践。基于两位作者丰富的经验, 本刊特邀请他们撰写该文。该文系统地介 绍了人因学科发展的近况, 就我国人因学科应该如何发展以及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表了有见识 的建议, 希望对从事人因学科研究和应用的同行有所启发, 为我国人因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而共同努力。 (本文责任编辑:李纾) 人因学发展的新取向 许 为 葛列众 (浙江大学 心理科学研究中心, 杭州 310058) 摘 要 当前新技术、人机交互的新特征、社会和人的新需求给中国人因学(Human Factors)的进一步发展创 造了一个有利时机。本文首先讨论和分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开拓了人因学科研究深度和广度的新技术和新 途径, 包括神经人因学, 认知工程, 协同认知系统, 社会技术系统; 以及人因学科应用中的一些挑战和策略。 然后, 就进一步发展我国的人因学科, 本文提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多学科交叉的人因学科的科研教育 体制, 并在此基础上, 注重理论创新, 以创新设计为突破点, 在智能系统、用户体验、航天航空和医疗健康等 领域中优先发展和应用。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 建立完善的人因学科高校教育体系, 建立完善的人因学科多 学科交叉的科研体系, 以及建立人因学科行业资质标准和设计标准体系。 关键词 人因学; 人因工程; 工效学; 人机交互; 用户体验 分类号 B849 人因学(Human Factors)是一门以心理学、生 (Human-Machine/Computer Interaction, HCI)等。虽 理学、生物力学、人体测量、计算机科学、系统 然研究的内容和范围各有侧重, 但这些学科互为 科学等多学科的科学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综合性 补充, 分享研究和应用的目的(葛列众, 李宏汀, 交叉学科, 致力于研究人−机−工作环境之间的关 王笃明, 2017)。在本文中为便于讨论, 我们统称为 系, 使得系统和产品的设计符合人的特点、能力、 人因学科。 需求, 从而使人能安全、高效、健康、舒适地从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无 事各种活动。相近的学科有工效学或人类工效学 人驾驶车、无人机、虚拟现实等技术带来了新一波 (Ergonomics)、人因工程(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的技术革命。这些新技术给人机交互带来自然性、 工程心理学(Engineering Psychology) 、人机交互 智能化、普适化(Pervasive/Ubiquitous Computing) 、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