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轶事与‘笔记体传记’-清华学报.PDF

人物轶事与‘笔记体传记’-清华学报.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物轶事与‘笔记体传记’-清华学报

DOI: 10.6503/THJCS.201806_48(2).0001 人物軼事與「筆記體傳記」 ∗ 朱 剛 上海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摘 要 宋人筆記多載人物軼事,在此基礎上,又有將多則軼事彙集一處,較為完整地呈現 其人之始末者,此實具傳記之功能,但未如史傳、碑誌一般連綴成文,故稱為「筆記體 傳記」。吾人可從選材、筆削兩個方面考察其特點。新出《宋人軼事彙編》集中了宋人 筆記對特定人物的相關記錄,由於編者基本不取佛藏資料,故所錄僧人的總體面貌與佛 教史的關注對象差異甚大,但據此正好可以考察藏外的筆記傾向於談論哪些僧人的何種 軼事,體現出筆記記人的選材特點。而「筆記體傳記」則輯合軼事,再加以選擇、剪 裁,其中朱熹所編《八朝名臣言行錄》最具影響,且多有將前人已經成文之傳記解散為 筆記體的情形,據此可以考察其筆削之特點。 關鍵詞:筆記體傳記,《宋人軼事彙編》,《八朝名臣言行錄》 ∗ 作者電子郵件信箱:zhugangzg@ 清華學報 新48 卷第 2 期(民國 107 年 6 月)第225~242 頁 226 清 華 學 報 一、前言 宋代是筆記數量大規模增長的時代,這些筆記多載人物軼事,在很大程度上補 充了史傳、碑誌、家傳等各類成文「傳記 」的不足,而為今日的研究者所取資。一 般情況下,進行人物研究時,我們首先會尋找成文的「傳記」,而筆記所載一則一 則短小、散漫的人物言行,只是補充性、參考性的「軼事」,其可靠與否,常受質 疑。但很多時候,我們也不得不使用筆記資料來勾畫人物的生平。當然,由於一條 筆記的記錄容量甚小,在信息量方面難以與史傳、碑誌等匹敵,但如果把多條筆記 集合起來,情況就會改觀,有時候,它們能較為完整地呈現某人之始末,則實具傳 記之功能。比如,《歐陽文忠公集》後面附錄了歐陽發等所撰《事跡》,1 就是有 關歐陽修 (1007-1072) 生平的多條筆記的集合,其提供的信息量並不低於史傳、碑 誌,區別只是不連綴成文而已。如果我們願意把筆記視為一種文體,那麼,對這種 具備傳記功能的「軼事」之集合,也不妨稱之為「筆記體傳記」。 有一些筆記作者在記錄人物「軼事」的時候,本已具有為「傳記」特別是史傳 作者提供素材的意識。以歐陽修為例來說 ,毫無疑問他會進入史傳,也必有碑誌, 所以歐陽發等撰寫《事跡》的時候,應該就把朝廷的史臣包含在預想的讀者群裡面 了,或者,《事跡》的編者會有意記錄史傳和碑誌容易忽略的方面,以呈現其先公 的更為完整的形象。就「筆記體傳記」的價值來說,這種狀態自然最為理想。實際 上,由子孫或門生幕僚等執筆的筆記體的人物言行錄,在宋代也產生了不少,如 《韓忠獻公遺事》、《丁晉公談錄》、《王氏談錄》等,這些傳主都是大人物,並 不缺乏史傳、碑誌。當然更為常見的現象是有關某人的生平記載只出現在筆記中, 則蒐集多條筆記以形成「筆記體傳記」的工作,就更具意義。宋人朱熹 (1130- 1200) 所編的《八朝名臣言行錄》,便是如此,其全書都可以稱為「筆記體傳 記」。 「筆記體傳記」的基礎是筆記所載的人物「軼事」,應該注意的是,筆記對人 物言行的記錄,在取材方面與成文「傳記」的關注點不同 ,故筆記中出現的大量人 物並無成文「傳記」傳世;即便有之,若對照閱讀,亦可發現其記錄方法頗具差 異 ,體現出筆記文體自身的特點 。所以,蒐集和編輯這類「軼事」以形成「筆記體 1 歐陽發等述,《事跡》,收入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四部叢刊初編》集部第148-152 冊 (上海:上海書店,1989),附錄卷5 ,頁1 。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