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与《窦娥冤》中女性形象对比研究.doc

《哈姆雷特》与《窦娥冤》中女性形象对比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哈姆雷特》与《窦娥冤》中女性形象对比研究

《哈姆雷特》与《窦娥冤》中女性形象对比研究 摘 要: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关汉卿的《窦娥冤》在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冲突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悲剧的女性形象。自我主导权和生命权的沦丧流露出女性形象脆弱的一方面;外力横加的权欲和物欲流露出女性形象婚姻爱情之本质,最终使得女性形象或成为男性掌控的政治争斗的殉葬品,或难逃无助宿命。 关键词:莎士比亚;关汉卿;戏剧;女性形象;地位 不仅是悲剧,所有的戏剧形式都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1](19),是对现实生活的摹仿,“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2](860)中国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对元代中国社会真实的反映;而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许多戏剧,则通过生动丰富的情节描绘和鲜明的性格刻画,对生活进行了现实的反映,被马克思称为“莎士比亚化”。[3](553-556)莎士比亚与关汉卿都准确地把握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3](558-661)关汉卿与威廉·莎士比亚这两位中西方戏剧大师通过戏剧文学手段,以其地位不同的悲剧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其“场面和情节”,在真实地再现当时现实社会人类行动、思考等“冲突”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3](672-674)悲剧的女性形象地位。 对莎士比亚及关汉卿两位巨匠及其伟大作品的研究,比较多的集中于诸如悲剧特征、结构、情节等。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关汉卿的《窦娥冤》戏剧情节对比,以及对戏剧中女性形象地位的研究,也应该是研究的一个角度,是中外戏剧对比研究系统中的一部分。这对莎士比亚研究和关汉卿研究中的某个要点形成多层面的发掘。如《哈姆雷特》所颂扬的人文主义,对“人”的肯定,实质是至尊男性一统思想“演变发展的模型”[4](68)。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剧中强调的“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是对主导乾坤的男性的赞美。再如《窦娥冤》中,探讨了“酿冤”、“雪冤”,诉说了窦娥的悲情,但对事关女性形象真实地位的视角并未深入,可以说窦娥之冤是其父亲窦天章追求功名引发的,在男权主导下,“功名”自然大于亲情。因此我们意识到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关汉卿的《窦娥冤》在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冲突”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悲剧的女性地位。 元代中国,知识分子以戏剧形式真实地反映社会底层的同时,[5](10)也流露出女性形象地位的悲惨和无助。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家[6](60),他通过戏剧深刻揭示出自己的人文主义理想和英国现实之间存在着无法解决的矛盾,他在《哈姆雷特》中充分描写了人是宇宙的中心这一人文主义思想核心。然而戏剧中的冲突以及对“人”的肯定,实质上是围绕以男性为主导的新生力量对腐朽力量的挑战和对男权一统思想主导下的“人”进行肯定和赞美,女性往往被边缘化了。 一、女性形象的脆弱地位 《哈姆雷特》中的乔特鲁德是丹麦王后,是哈姆雷特的母亲,而奥菲利娅是御前大臣波洛涅斯的女儿,更是哈姆雷特王子的情人。《哈姆雷特》中的两位女性形象不仅有着崇高的地位,而且有着位高权重者的宠爱。但是,两位女性拥有的地位和宠爱,实在是难以掩饰她们只是政治力量角斗历程中最为空泛的存在,更难遮蔽“宠爱”者给予她们那极度虚伪的地位之背后人最起码的生命权的彻底沦丧。《窦娥冤》中的窦娥形象,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女性悲惨地位的缩影。窦娥3岁母亡,7岁时父亲窦天章将她卖给了蔡婆做童养媳,17岁结婚,18岁守寡,20岁冤死。如果非要给窦娥一个空幻的地位,那么这个地位是极端脆弱的,因为任何一个已知或未知条件的变化,均可使其“地位”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体现了中国女性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是无地位可言的。《窦娥冤》中的另一个女性形象是蔡婆,是窦娥的婆婆。她既是一个盘剥者,也是窦娥之冤的酿冤者。这两位女性形象是社会下层的女性折射。 1.女性形象自我主导权的沦丧 《哈姆雷特》中的乔特鲁德和奥菲利娅两位女性形象有着非凡的地位,但是在整个戏剧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地位”是一种非常明显的象征,也就是说,这种“地位”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克劳狄斯在毒杀了他的王兄之后继承了王位,可以体察到,为了固化自己的王位,克劳狄斯迅急同其嫂子(先王之妻)结婚,这样乔特鲁德再嫁给先夫之弟的同时,似乎依然是王后,然而,她并不了解先王(前夫)被毒杀的情况。在哈姆雷特看来,他的母亲虽然依旧贵为王后,但是“你已经大大得罪了我的父亲啦”[4](88-89),并且执著地认为母亲有深深的罪恶。 王  后:唉!究竟是什么极恶重罪,你把它说的这样惊人呢?哈姆雷特 ……羞啊!你不觉得惭愧吗?要是地狱中的孽火可以在一个中年妇人的骨髓里煽起了蠢动,那么在青春的烈焰中,让贞操像蜡一样融化了吧。(《哈姆雷特》

文档评论(0)

133****90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