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网络红人”现象浅析.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被网络红人”现象浅析

“被网络红人”现象浅析 第1O卷第4期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7月JOURNALOFHUNANMASSMEDIAVOCA~ONALTECHNICALCOLLEGEV0】.10No.4J u1.2010 ? 新媒体? 被网络红人现象浅析 禹雄华马杰 (1,2.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摘要】从网民寻求魅惑心理在网络人物炒作中的作用出发,被网络红人强调的是没有网 络推手的推动,网民心理在推动该现象产生时的作用,其炒作对象处于被动状态,实质上该现象是网民虚 拟世界狂欢的一种表现,是网民求新求异心理的集体行动的结果.因为网民的媒介素养不高,被网络红 人质量参差,由此也引发一系列伦理问题. [关键词】网络红人;被网络红人;魅惑;伦理 [中图分类号]G2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454(2010)04—0045—03 一 ,网络红人与被网络红人 说到网络红人,另一个角色是不能不提 的——网络推手,也称网络营销策划师,网 络推客,有些人也称之为网络公关.他们对网 络技术运用娴熟,深谙网络受众的心理,有的甚 至是网络把关人,其中也不乏运用自己的独特 角色和在网络中的权限来炒作某些人或者事 物,以达到某种利益之人.网络红人的出现 与网络推手有紧密的联系.如果从网络红 人与网络推手的联系来看,网络红人可 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己推自己的网络红 人,实质是网络红人与网络推手两个角 色的合一,如痞子蔡,安妮宝贝,慕容雪村等等. 他们都是网络写手,借助网络推广自己另类的 写作风格和突出的写作才华.另一类是网络 推手为寻求利益而操作网络舆论,从正面或 负面将炒作对象设置为网络舆论里的主导议程 使之红,再借助传统媒体的翻炒使议程扩 大化,从而打造出的网络红人. 但随着网络狂欢现象的盛行,对于推手 推出的所谓或美或丑的网络红人,大众的免 疫心理越来越强.除了看太多的理由,还因 为大众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以前总以为自己是 在看,后来才发现原来自己也是被看的对 象,转而回归到初始的寻求魅惑的心理.像 犀利哥,贾君鹏等现象的出现就是此种心理 的明显体现.猫扑网的一个帖子,使得原不知 姓名的乞丐成了网民们津津乐道的犀利哥, 他的混搭照片甚至与国际品牌的服饰相联系, 国外媒体都予以报道;魔兽论坛的一声贾君 鹏,你妈妈喊你回去吃饭引出了无数的贾君 鹏家人和无数类似某某,你某某喊你做某某 事的话语.正是网民心理回归,使得犀利 哥这样的乞丐和贾君鹏这样不知名的人物被 网络红了一把.但被网络红人并非与网 络红人相对应的被动式,他们不是网络推 手的杰作,而是网民猎奇心理与网络造星运 动集体无意识的产物.社会人本身就有寻求魅 惑的心理,而在现代社会,电子图像的大规模生 产和网络的出现,以及网络匿名性,去中心化等 特征,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私隐的寻求魅惑的 方式. 二,被网络红人出现的必然性 正如樊葵在《媒介崇拜论》中所说:现代 [收稿日期]2010—05—21 [作者简介]禹雄华(1952一),男,湖南邵阳人,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 师,研究方向:新闻业务.马杰(1985一),女,湖南株洲人,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2008级硕士 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业务. ---—— 45—.——— 偶像不再有主宰人类命运的无边威力,他们只 是人们世俗生活的一种心灵寄托.…与其他 大众媒介相比,网络中的每一个网民是这张巨 网的一个独立的结点,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大压 力,重秩序使得他们越来越依赖这个属于自己 的自在空间,虚拟世界.网络红人是现代造 星运动产物中的一种.从各种网络红人, 被网络红人来看,无论是芙蓉姐姐带来的审 丑风潮,还是天仙妹妹的美丽情结,亦或是犀 利哥的另类特质,对未曾谋面的贾君鹏的呼 喊所带来的童年回忆,此种造星与网络嫁接的 结果,就是樊葵所说的典型的世俗生活的心灵 寄托. 魅惑这个词不仅包含着感官上的刺激, 也包含着心灵的沉迷,强调瞬间的销魂,具有不 可抗拒的诱惑力.在一般人的理解中,它总与 堕落,越轨等相联系,常包含着令人不齿的意 义.如果按照通常的贬义理解,将它与文化活 动相联系,势必引起人们的高度戒备,或者被定 势思维一棍子打死.而今天,我们应该理性地 思考魅惑的意义,思考其与被网络红人 的深层联系,所以,被魅惑并不一定意味着 堕落. 在《网络研究数字化时代媒介研究的重新 定向》一书中,作者戴维?网特利特将当代的 网络浏览的网民心理研究与19世纪初美国的 畸形人表演相联系,认为二者并非毫不相 关.他总结出此二种现象的产生都依托于人们 对于差异或者和自己不同的人的好奇心理, 即实质上的被魅惑心理.网民们在网络虚拟世 界中遨游,是通过在一个媒介即电脑屏幕上独 自浏览网页完成

文档评论(0)

133****90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