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与“实”的创构论意境的艺术构成.doc

“虚”与“实”的创构论意境的艺术构成.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虚”与“实”的创构论意境的艺术构成

“虚”与“实”的创构——论意境的艺术构成 2007年9月 第34卷第5期 山西师大(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anxi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Sept..2007 Vo1.34No.5 虚与实的创构 论意境的艺术构成 贾会敏,陈建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西安710055) 摘要: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自从提出以来备受理论界关注,并给予了各种解读. 情与景的交融即为较有代表性的一种.事实上,虚与实的创构也是意境艺术构成的重要内容.实境 是指生动逼真表现出来的景,形,境,虚境是指由实境引发的想象的空间,它一方面是原有形象在联想中的延伸 和扩大的象外之象,另一方面是伴随着由具象引发的想象而产生的对情,神,意的体味和感悟的象外之旨, 虚中带实,实中带虚,体现的正是意境艺术构成的二元重生. 关键词:意境;构成;审美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957(2007)05-0101-04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集中 体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独特追求.当然中国美学史 上还有诸如神韵,妙悟,风骨等范畴,但它 们不像意境抓住了艺术美的特征,对中国艺术有较 大的影响.可以说,意境理论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 学做出的特殊贡献.长期以来,中国的艺术家和批 评家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能否创造出艺术意境作 为衡量艺术品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何谓中 国艺术之意境?意境又是怎样的结构?多少年来, 无数学者为此争辩不休,在众多意见中,有一种流行 的见解,即认为艺术意境就是情与景的交融,而其现 代的和哲学的理论表述方式亦即主观和客观的统 一 .本文将对意境的艺术构成作现代性的美学思 考,以期在对这一古老美学理论的现代话语阐释中, 让它更确切地融人当前的艺术理论. 自魏晋以来,中国古典美学发生了深刻而显着 的转变,产生了一种新的审美标准和趣味,按宗白华 先生的说法:晋人的美感和艺术观,就大体而言, 是以老庄哲学的宇宙观为基础,富于简淡,玄远的意 味,因而奠定了一千五百年来中国美感的基本倾 向.[1](P187)可以说这种审美趣味的转变正是在 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魏晋玄学的启发和陶冶下形成 的.值得指出的是,魏晋之际,在儒,释,道三教的共 同发展和融合中,佛学也构成了中国人精神生活的 另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美学被注入新的内容,在人们 的审美视域中除了简淡,玄远,更增添了空灵,虚无. 当我们去考察这种演变的过程时,无疑可以发现,魏 晋哲学的发展正给我们提供了表现一个高远深广的 审美世界的可能性,成为意境之艺术构成的依据,即 虚实相生发展的本源性. 就意境的艺术创构而言,我们将它分为虚 实两境,实境是指生动逼真表现出来的景,形, 境,虚境是指由实境引发的想象的空间,它一方面是 原有形象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的象外之象,另 一 方面是伴随着由具象引发的想象而产生的对情, 神,意的体味和感悟的象外之旨,其意蕴虚涵,具 收稿日期:2007-05—10 作者简介:贾会敏(1972~),女,陕西澄城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讲师,文艺学硕士. 陈建岭(1971一),女,上海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 101?--—— 有暗示性,只能领悟,不能直陈.虚境是实境的升 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 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居于灵魂和统帅的地位, 无形均有形.如李白的诗《玉阶怨》玉阶生白 露,夜久浸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这首 诗从词句本身来说,它写出了一些具体事物的意象, 如玉阶,白露,秋月,这些意象可用个别的 感官知觉去领会.但这些实景后蕴藏着一个 虚,可以看成是一幕戏.戏里的主角是一个女 子,在这凉意袭人的秋夜,孤独的明月下,女子放下 水晶帘,却无法人眠,只能望着窗外的秋月.再细琢 磨一下,幕后显然还有一位未出台的男子.女子是 因为想他感伤而无法人眠.这一切形成一个生动的 意境,诗人正是要通过这意境传达出怨的情感, 即景外之景,象外之象.境生于象外,这是 刘禹锡对意境所作的最基本的规定.刘禹锡在《董 氏武陵集纪》中提到,诗者其文章之蕴耶,义得而 言表,故微而难能.境生于象外,故精而割寡和. 境在表达形象层时,都还偏重在客体物的一方 面,虽然这客体之物已进人艺术之境. 如果对意境的生成作哲学上的考察,任何审美 都离不开基本的物象,形象等形式.在对境的审 美趣味形成之前,对象的审美代表了中国人审美 的主要方式.《周易》中观物取象,《易?系辞 上》云:拟诸形容,象其物宜.从而奠定了这种审 美思维方式.当象作为一美学范畴,味象意 象都表达了一种审美体验和审美结果,象也者, 像也,这首先表达了象的象征性意义,也就是说 有意向性,要把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3****90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