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校课程系列.docVIP

生物校课程系列.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校课程系列

生物校本课程系列 仿生学与生物武器 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生物组 2004年12月 学校名称: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 课程名称:仿生学与生物武器 课程类型:拓展型 适用年级:高一、高二年级 课程实施者:王海芳 课程目标: 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开发适合学生水平,符合学生特点的拓展型校本课程。 通过介绍仿生学的概念、仿生之源和仿生学的实际应用及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学习生物、探索生命科学奥秘的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不墨守陈规,不拘泥于原有知识的限制而用于开拓,推陈出新。 通过介绍生物武器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生物武器的特点和使用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课时安排:每周2课时 课程实施: 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 实施步骤:本课程分为两个单元。 第一单元:仿生学 第二单元:生物武器 评估方法 书面测试。试题要努力创设引起学生兴趣和联系实际的情景,加强试题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本部分占总成绩的70%。 出勤率和课堂参与态度占总成绩的30%。 I 仿生学 自古以来,用莲花的“出污泥而不染”来形容圣洁。那么,是莲花真有一颗明净的心?还是在莲花身上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让仿生学来告诉你,只要你有和莲花一样的“肌肤”,你一样可以“出污泥而不染”,冰清玉洁…… 第一节、怎样仿生 一、仿生的概念 仿生学是近期发展起来的生物学和技术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仿生的英文名字是Bionics。 人们发现,一些关于植物和动物的相类似的功能,实际上是超越了人类自身的在此方面的技术设计方案的。植物和动物在几百万年的自然进化当中不仅完全适应自然而且其程度接近完美。仿生学试图在技术方面模仿动物和植物在自然中的功能。这个思想在生物学和技术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并且对解决技术难题提供了帮助。通过再现生物学的原理,人类不仅找到了技术上的解决方案,而且同时该方案也完全适应了自然的需要。 仿生学的目的就是分析生物过程和结构以及它们的分析用于未来的设计。仿生学的思想是建立在自然进化和共同进化的基础上的。人类所从事的技术就是使得达到最优化和互相间的协调。而模拟生物适应环境的功能无疑是一个好机会。 在我们人类的技术世界中模拟自然中的东西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思想,自从传说中的Ikarus带着用鸟的羽毛做成的翅膀飞向空中,而最后因为太阳的热度掉到地上起,人类一直就沉迷于此。 那么仿生学的确切定义是什么呢? 仿生学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和性质以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及工作原理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与技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涉及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物理学、控制论、工程学等学科领域。仿生技术通过对各种生物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原理和作用机理作为生物模型进行研究,最后实现新的技术设计并制造出更好的新型仪器、机械等。 二、仿生的发明史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画家、雕刻家和建筑学家)被认为是现代仿生学之父。在大约公元1500年,在鸟翅模型之后,他画了一系列的无法实现的飞行设备草图。大约400年之后,奥托(Otto Lilienthal)成功了,他根据鹳的翅膀制造的滑翔机成功的在Brandenburger村飞行了250米,而且他也取得了“滑翔机之父”的称号。 直到上个世纪中期,有许多研究者都在不断尝试把自然界的形态和规则用于技术上。但是,仅仅在60年代初一种科学的综合分类学科才由它产生。 植物学家William Barthlott和他的同事Nesta Ehler在70年代中期发现纯粹的自清洁效应,也被叫做“莲花效应(Lotus effect)”。他们把一批多样的植物叶片放在一个特殊的显微镜下时,开始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发现。这两个科学家的研究围绕着这样一个问题:能否根据叶子表面纹理的不同来检测这组植物中扭曲的茎。 植物学的例行任务,就是在每一个研究之前观察某些植物时先要把植物清洗干净,这是研究者们不用思考而首先要做的。但是很快生物学家就发现一个非常荒谬的现象:就是只有那些表面很光滑的叶子才需要清洗,而其它的那些表面在显微镜下看起来很粗糙的叶子反而是干净的。对他们来说更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特殊的叶子甚至可以完全抵制水。在那时,很清楚地是自清洁效果是和可润湿性相联系的。 这种效果特别明显得表现在莲属坚果莲中:从显微镜下看发现莲叶子上有小的茸毛和小的蜡质覆盖在叶子上,水滴下来就象从热的炉盘上滴下来一样。Barthlott解释说:在光滑表面,水会在污垢上蔓延。在粗糙表面,水滴粘不牢,形成球状,在可以到达的污垢粒子上滚动并且带着污垢粒子滚动。 1977年,生物学家们在一段短的旁注中描述了这种现象。看起来这段旁注是很琐碎的,只是为了引起更多的注意。仅仅在1989年,William Barthlott,其时正在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