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认知语言学发展及其影响.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论认知语言学发展及其影响

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及其影响   摘要: 本文旨在在结合认知语义学产生的学术环境大背景,通过文献综述法,定性分析探讨认知语义学的形成动因、发展动力。发现当语义学发展陷入泥潭时,认知语言学以新颖独到的切入视角把人们的注意力重新拉回语义学上,当代语义学赢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且帮助人们重新审视大脑,不仅仅作为一个自在的思考工具,而是概念的源泉、理智的源泉。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发展 影响      1.认知语义学发展背景: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它      对语义问题最初的思考是哲学层面上的,研究意义的定义、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内涵与外延、真值条件、逻辑分析、形式化、解释与模型、可能世界等。   1897年法国学者Michael Breal发表“Essai de Semantique”(《语义学探索》)语义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宣告成立。语义研究在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各学科中同时进行,各路学者从不同角度、基于不同理论、运用不同方法来解释和研究语义(王寅,2005:9)。这就是现代语义学的第一时期,自1897年至20世纪60年代。也可算是语义学产生的大背景。   这一时期影响最大的语言学派是结构主义。结构主义专注于对语言表层结构的描写。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分析哲学,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在结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下,一些语义学者由历时性的研究转向共时性的研究,由研究一个词的语义变化转向研究词与词的语义关系(徐烈炯)。但结构主义的焦点仍是对语言结构的描写,而且受制于结构,对于语义问题未能给出一个充分的令人满意的答案。不仅如此,桎梏于结构主义,语义问题始终未得到语言学家应有的注意和重视。   此间其它主流语言学派也纷纷表明了对语义的态度。如以Firth(弗斯)和其学生Halliday(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强调从语言的社会功能和使用情景来研究语言、分析语义。形式语言学派的语义学家针对意义研究提出“真值对应论”、“真值条件论”,它们均以外延论为基础,本质上是客观主义,在语义描写时避免受心理因素的干扰,并认为语义与任何种类的概念形成和认知处理过程无关。另外,后期的转换生成语法(TG)也开始重视语义研究。但在??其的研究过程中,由于对语义的认识和分析的方法不同而产生了解释语义学、生成语义学、格语法、齐夫(Chafe)语义理论及分解语义学。生成语法学派将语义学和句法学、音系学并列为生成语法学的三大分支。生成语法学的总目标是描写和解释人们的语法知识,其中语义学的目标则是描写和解释人们的语义知识。      2.认知语义学的发展、主要理论框架及意义      2.1发展及主要理论框架   莱考夫(George Lakoff)作为认知语义学的主要倡导人,曾跟随乔姆斯基学习生成语言学。但莱考夫从认知的角度重新审视语义。认知语言学的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始终未受到重视,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各具有影响的理论框架提出后,认知语言学的独立学科地位终在20世纪90年代获得。认知语义学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   “认知语言学是从人的认知角度来理解语言的产生、习得和使用的。它否认大脑中有存在自主的语言功能(autonomous linguistic faculty),并从概念化来理解语法,同时认为语言知识来自于语言使用。”   (http://en.省略/wiki/Cognitive_linguistics)   “认知语言学发韧之初并非始于某一单一的来源,也没有所谓的精神领袖,它是很多学者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些学者在提出、检验和整合某些来源于经验观察的、有跨语言和跨学科证据的核心概念的过程中逐渐就语言和概念结构的依存关系达成某种共识,共同推动这一学科的成型和发展。”   (王馥芳,认知语言学发展近30年综述)   20世纪80年代中期,认知语言学家纷纷在认知语言学这个范式(paradigm)下,提出自己的理论框架,对这一学科作出贡献。主要的理论框架有:   “Fillmore(1976;1982)的框架语义学理论(Frame Semantics)及其后来与其他人(Fillmore et al.,1988)一道发展而来的建构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Talmy(1978,1988)的意象图式(Imaging Schemata)理论、Lakoff & Johnson(1980)的认知隐喻理论、Lakoff(1987)的认知借代理论和理想认知模型、Langacker(1987;1990;1991)的认知语法理论、Fauconnier(1985)的心理空间理论及后来和Mark Turner(2002)一道发展起来的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Bl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