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免疫系统、抗原和抗体02.ppt

  1.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免疫系统、抗原和抗体02

第三节 免疫分子 3.1 抗原 (Antigen, Ag) --对机体来说,抗原相当于一个国家已知的或潜在的、外部的或内部的“敌人”。 3.1.1 抗原的概念 抗 原(antigen,Ag) ---是指那些能够刺激和/或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效应)淋巴细胞,同时又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物质。 如:病原微生物、免疫血清、药物、疫苗 抗原的基本特性 免疫原性:指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或致 敏淋巴细胞的性能。 反应原性:能与相应的抗体和/或淋巴细胞 发生特异性结合,发生反应的性能。 完全抗原: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反应原性的抗原。 如微生物、异种血清 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其本身只有反应原性, 但没有免疫原性的简单小分子的抗原物质。如 某些药物(青霉素,等)、多糖、类脂。 目前,在中草药中发现广泛存在半抗原,如小檗碱、茶碱、丹参酮等,具有生化活性基因的化学成分都有可能成为半抗原,这些半抗原可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完全抗原,造成一些过敏反应。 3.1.2 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的特异性既表现在免疫原性上,也表现在反应原性上。 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是指存在于抗原物质表面的能够决定抗 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抗原可以通过表面抗原决定簇于相应的淋巴 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结合而激发免疫应答,当 然也可以和相应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特 异性结合而发生免疫反应。 3.1.3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3.1.3.1 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和螺旋体等到均为良好的抗原。 3.1.3.1.1 细菌抗原:菌体抗原(O抗原);鞭毛抗原(H 抗原);荚膜抗原(K抗原) 3.1.3.1.2 病毒抗原:各种病毒,结构不一,因而其抗原成分也极为复杂,各种病毒都有自己的抗原结构。 大体上可分为:病毒抗原(V抗原)、病毒衣壳蛋白抗原(VC抗原)、可溶性抗原(S抗原)。 3.1.3.1.3 其它生物:真菌、原虫、蠕虫虫体及虫卵虽然有各自的特异性抗原,但其免疫原性一般较弱,特异性也不强,交叉反应也较多,所以较少应用抗原特异性。 3.1.3.1.4 细菌外毒素、类毒素和抗毒素 (1)外毒素(extoxin):某些细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 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外毒素的毒性 极强,对组织的细胞毒性有高度的选择性。 外毒素为蛋白质,有很强的抗原性,能刺 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即抗毒素。 产生外毒素的细菌主要是某些革兰氏阳性菌,也有少数是革兰氏阴性菌,如志贺氏痢疾杆菌的神经毒素、霍乱弧菌的肠毒素等。外毒素具亲组织性,选择性地作用于某些组织和器官,引起特殊病变。例如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及白喉杆菌所产生的外毒素,虽对神经系统都有作用,但作用部位不同,临床症状亦不相同。 (1) 破伤风杆菌毒素能阻断胆碱能神经末梢传递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麻痹运动神末梢,出现眼及咽肌等的麻痹; (2)白喉杆菌外毒素有和周围神经末梢及特殊组织(如心肌)的亲和力,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可引起心肌炎、肾上腺出血及神经麻痹等。 (2) 类毒素(toxoid):外毒素经0.2-0.3%甲醛处理后,丧失毒性作用而保留原有抗原性,即成为类毒素。 如白喉类毒素 (白喉杆菌),破伤风类毒素(破伤风杆菌) (3) 抗毒素(antitoxin):在医院临床治疗由外毒素引起的疾病通常使用抗毒素抗体,简称抗毒素。 抗毒素就是用类毒素免疫动物(一般是马)制备的。 如破伤风抗毒素、气性坏疽抗毒素、肉毒抗毒素 等 3.1.3.2 血型抗原 血型抗原属同种异型抗原。 到目前为止,已在人类红细胞表面监定出四十余种血型抗原,其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人类血型系统为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3.1.3.2.1 ABO血型系统 人类血液可以分为四种血型:A、B、AB和O 某些不同血型进行输血会出现凝集现象,其原因?? 表 人类ABO血型系统的分类 因此,不同血型者相互输血,则可因红细胞膜表面血型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而发生溶血。 输血的时候,主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