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设计概论第一节.ppt

第二章 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设计概论第一节.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第二章 中国古代木构架 建筑设计概论 中国建筑?多元的体系 木构架建筑体系?生土建筑体系?石构建筑体系 第一节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 第二节 木构架形式—剖面 第三节 立面构图 第四节 装修和彩画 第一节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 一、 单体建筑平面 (一).单体建筑平面的构成要素-间 1.间的概念: ①四柱之间的空间 ②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 多数情况下是指②的说法 2.出廊 : 出廊有等级划分:周围廊等级最高, 不出廊最低。 ①空间组织上有利、增加了中间层次, 内外空间有过渡,更具优越性 ②结构上出廊更稳固,结构上多圈柱网, 且柱距小,比无廊建筑更具优越性 出廊的特殊形式——副阶:宋代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称为副阶。推测是由早期高台建筑周围的单步廊发展而来。 3.面阔和进深(如图) (二)单体建筑的基本形式(两大类) 正式:长方形 杂式:除了长方形之外都称杂式 二、 庭院式组群布局 (二)庭院式布局的特点 1.突出内向性的布局 空间聚合功能: 适和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 安静、私密性强 气候调节功能: 围护墙——遮阳、挡风 内院——采光、绿化 形成小气候 防护戒卫功能 : 内部开敞、相互照应——外部封闭,含蓄、对街立面影响不大 伦理礼仪所需 :主从、正偏关系 三、庭院式的构成形制和组合方式 (一)构成形制 1 廊院式 2 合院式 (二)组合方式 1.对称式的组合 2.半对称的组合 3.不对称的组合 开题报告 第二章 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设计概论 开题报告 ①不出廊 ②前后廊 ③前出廊 ④周围廊 灰空间: 西方广场发达——广场 中国庭院——私密 台湾学者称之为中介空间 4.间的组合 :官式建筑在面阔方向坚持用 “阳数”1,3,5,7,9 “阴数”2,4,6,8意指阴宅 民间住宅、寺庙等则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5.间的名称:明间,次间,梢间,尽间 尽 稍 次二 次一 明 次一 次二 稍 尽 尽间 梢间 次间 明间 次间 梢间 尽间 九开间名称(等级最高) 七开间 次间 明间 次间 三开间 稍间 次间 明间 次间 稍间 五开间 6.间的不等宽现象 两种情况:一种为依次递减 一种为明间最大,尽间最小,其它相等 为什么不等宽? 功能要求 2)经济的原因 3)有助于中心突出 4)廊深最小,有利于结构稳定性 5)视线说 (一)建筑群体组合方式:①纵列式 ②横列式 ③散点式 ④庭院式 故宫中轴线平面(纵列式) 散点式布局 2、突出建筑空间的感染力 “集中型”单体建筑发展,体量增大,古罗马发展方式——建筑的雕塑性艺术,共式性观赏 “离散型”(又叫“集合型”)单体建筑 数量增多 中国发展了离散型 ——空间艺术,历史性观赏 中西方由于结构体系的不同而分道扬镳 3、突出“门”的作用 大门承担组群外显立面 的作用 大门代表建筑的等级——“门第意识 ” 门成为庭院节点 2.门面成为组群艺术的起点 通过影壁将空间组织起来 开题报告 第二章 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设计概论 * * * *

文档评论(0)

bkqs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梁**

1亿VIP精品文档免费下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