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南平市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南平市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仰韶文化早期,中原地区多数村落的农作物种类为粟和黍,只有淮河流域的贾湖遗址中发现有水稻。仰韶文化中晚期,水稻种植向北扩展,中原不少地方的考古遗址中都发现了稻作遗存。这一变化(???????)

A.体现了多元一体的特点 B.奠定了南稻北粟格局

C.催生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D.推动了农耕文明进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仰韶文化早期中原地区水稻遗址较少,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水稻种植扩大,并发现了许多稻作遗存,这表明随着稻作农业的北传,仰韶文化粟作农业经济体系中出现了混作特征,这是农业发展的表现,D项正确;多元一体是指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水稻向北方推广,这不是南稻北粟格局,排除B项;国家初始形态主要体现在阶级分化、城市建筑等,这在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

2.春秋中期以后,各国间的战争逐渐由“以礼为固”向“兵以诈立”过渡,即由重“偏战”(各占一面相对)的“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演变为“出奇设伏、兵不厌诈”;由“点到即止”向“夺地灭国”过渡。这(???????)

A.说明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弱化 B.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现实需要

C.表明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壮大 D.反映出传统宗法体系开始解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由材料可知,春秋时期的战争,由“以礼为固”向“兵以诈立”过渡,由“点到即止”向“夺地灭国”过渡,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获得霸主地位,这一变化适应了春秋大变革时期的争霸需要,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华夏认同,且春秋时期华夏认同不断强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诸侯争霸战争,并非是地方割据势力,并且没有体现其力量发展情况,排除C项;春秋时期统宗法体系确实开始解体,但材料不涉及宗法体系,排除D项。故选B项。

3.魏晋时期的玄学以老子和庄子思想为基础,进行理论上的延伸,弥补儒学的不足。魏晋的士风是以人性的自由和真实为主,道家的“逍遥”就符合这一理念,“道”成为当时士大夫追求的最高理想。这表明魏晋玄学(???????)

A.旨在探讨社会现实问题 B.冲击了士族门阀政治

C.改变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D.推动了道家学说复兴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句,可知这是目的题和影响题。据本题空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魏晋时期的玄学以老子和庄子思想为基础,进行理论上的延伸,弥补儒学的不足,当时的士风是以人性的自由和真实为主,道家的“逍遥”就符合这一理念。由此可以看出,魏晋玄学推动了道家学说复兴,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魏晋玄学旨在探讨社会现实问题,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魏晋玄学对士族门阀政治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魏晋玄学改变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且该说法并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4.辽国建立后,对以前的契丹部族制进行了改造,各部族长官与州节度使、刺史一样,既是本领区内的军事长官,也是赋有实权的行政长官。他们由辽廷统一任命,既有一定的任期,也有一定的考核制度。这一举措(???????)

A.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征 B.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管理

C.奠定了南下灭宋的基础 D.推动了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辽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辽朝参照中原州县制,对原有的部族制进行了改造,其管理制度与地方州县一样,使其成为辽政权直接领导下的地方统治机构,这就强化了地方的控制管理,B项正确;材料是讲辽国对原有的制度进行汉化改革,不属于“因俗而治”,排除A项;部族制改革与宋辽战争没有必然联系,且辽国没有灭宋,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材料看不出多元一体格局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5.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寄答留都》中宣称:“我以自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mengy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