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经】素问·第二十四篇血气形志篇.pdfVIP

【学习内经】素问·第二十四篇血气形志篇.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内经】素问·第二十四篇血气形志篇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

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

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

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

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

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

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

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其基本素材

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

解剖学知识。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

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素问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来自广东中医药00:0002:45

血气形志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

常多气多血,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

此天之常数。

【翻译】人身各经气血多少,是有一定常数的。如太阳经常多血

少气,少阳经常少血多气,阳明经常多气多血,少阴经常少血多气,

厥阴经常多血少气,太阴经常多气少血,这是先天禀赋之常数。

【原文】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

为表里,是为足阴阳也。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为表里,

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手之阴阳也。今知手足阴阳所苦,凡治病必

先去其血,乃去其所苦,伺之所欲,然后泻有余,补不足。

【翻译】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为表里,足少阳胆经与足厥

阴肝经为表里,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为表里。这是足三阳经和足

三阴经之间的表里配合关系。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太阴心经为表里,手

三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为表里,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为表

里,这是手三阳经和手三阴经之间的表里配合关系。现以知道,疾病

发生在手足阴阳使二经脉的那一经,其治疗方法,血脉雍盛的,必须

先刺出其血,以减轻其病苦;再诊察其所欲,根据病情的虚实,然后

泻其有余之实邪,补其不足之虚。

【原文】欲知背俞,先度其两乳间,中折之,更以他草度去半已,

即以两隅相拄也,乃举以度其背,令其一隅居上,齐脊大柱,两隅在

下,当其下隅者,肺之俞也。复下一度,心之俞也。复下一度,左角

肝之俞也,右角脾之俞也。复下一度,肾之俞也。是谓五藏之俞,灸

刺之度也。

【翻译】要想知道背部五脏俞穴的位置,先用草一根,度量两乳

之间的距离,再从正中对折,另一草与前草同样长度,折掉一半之后,

拿来支撑第一根草的两头,就成了一个三角形,然后用它量病人的背

部,使其一个角朝上,和脊背部大椎穴相平,另外两个角在下,其下

边左右两个角所指部位,就是肺俞穴所在。再把上角移下一度,方在

两肺俞连线的中点,则其下左右两角的位置是心俞的部位。再移下一

度,左角是肝俞,右角是脾俞。再移下一度,左右两角是肾俞。这就

是五脏俞穴的部位,为刺炙取穴的法度。

【原文】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形乐志乐,病生于

肉,治之以针石。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形苦志苦,病

生于咽嗌,治之以百药。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

按摩醪药。是谓五形志也。

【翻译】形体安逸但精神苦闷的人,病多发生在经脉,治疗时宜

用针炙。形体安逸而精神也愉快的人,病多发生在肌肉,治疗时宜用

针刺或砭石。形体劳苦但精神很愉快的人,病多发生在筋,治疗时宜

用热熨或导引法。形体劳苦,而精神又很苦恼的人,病多发生在咽喉

部,治疗时宜用药物。屡受惊恐的人,经络因气机紊乱而不通畅,病

多为麻木不仁,治疗时宜用按摩和药酒。以上是形体和精神方面发生

的五种类型的疾病。

【原文】刺阳明出血气,刺太阳,出血恶气,刺少阳,出气恶血,

刺太阴,出气恶血,刺少阴,出气恶血,刺厥阴,出血恶气也。

【翻译】刺阳明经,可以出血出气;刺太阳经,可以出血,而不

宜伤气;刺少阳经,只宜出气,不宜出血;刺太阳经,只宜出气,不

宜出血;刺少阴经,只宜出气,不宜出血;刺厥阴经,只宜出血,不

宜伤气。■

【来源:黄帝内经网】

文档评论(0)

177****31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