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原浆散文”倡导类似复活传统酿酒工艺,是文学事件,更是身体力行的文学行动。

其志在矫正当下散文创作的某些误区。不过,仅仅依靠“原浆散文”稀贵的“原浆”,

很难彻底矫正散文界由来已久的勾兑注水风气。但即便如此,倡导“原浆散文”依然

是有意义的。就其行动和实践而言,我认为说它是一场静悄悄的散文文体变革也不为

过。

类似“原浆散文”,《星火》杂志主编范晓波用稻谷的有机生长,煤和石油的形成对

应好散文的发生。大概在2017年,他曾经说:好散文是一种娇贵的恩赐,你可以等待、

酝酿、诱导,却很难策划和炮制。那等待的过程,有时如稻谷的有机生长,需要耗费

几个节气,有时如煤和石油的形成,要耗费几十年或上百年。和一般只看文本最后的

呈现结果不同,这里将好散文的生成视为包含了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全程控制。

怎样的散文算得上是“原浆散文”?《原浆散文精选集》最前面有范晓波的短文《痛

饮生活的原浆》。这篇类似宣言的短文是“原浆散文”的“行业标准”。其中写道:

“要求使用作家的直接人生经验或社会观察,不依赖搜索引擎和文史资料,像乡村酿

谷酒一样用真本实料,高投入低产出。尤其期待经历了十年磨一剑的沉淀与发酵后,

把个人经验和时代烙印融为一体的厚重之作。”可以发现,“原浆散文”既强调材料,

也看重流程和工艺。

从中国当代散文史看,“原浆散文”不是孤立的文学事件。每至散文走到高蹈地疏离

大众、时代、现实生活、人与文之常情常理的时刻,就有类似“原浆散文”的倡导和

矫正。远的不说,2007年,针对“新散文”疏离现实和大众,沉溺于智性和炫技,杨

献平等人提出原生态散文写作。差不多同时,周闻道等人提出无遮蔽、敞亮和本真的

“在场主义散文”。其内涵和边界并不统一,文学批评家陈思和的理解相对平易,“就

是作者必须在场,必须面对生活的实际状况,不要用文字当烟幕把生活遮蔽住,要直

接明确地表达生活的本来状况和作者最冲动、最原始的想法,这是散文的灵魂”。

尽管重心有别,预期也不尽相同,“原浆散文”还是可以被视作和“原生态散文”“在

场主义散文”是一脉上的。

(摘编自何平《光明日报·“原浆散文”重视一手生活经验》,2023年10月11日)

材料二:

姜广平(以下简称姜):原生态散文似乎是你的标签,重要标签。你也是这个流派下

的标志性作家。虽然我看到你在书上说,你不愿意站到某个旗帜下,也不愿意被归类。

但至少,你是散文原生态的首倡者。

杨献平(以下简称杨):关于“原生态散文”这个主张和提法,它有个背景。即,2000

年到2006年左右,整个中国的散文写作一方面求新求异,另一方面追求形式、语言等

各个层面的创新,基本上沦入了“向内转”“玄怪异”的窠臼。

“原生态散文”与其说是理念,不如说是主张;与其说是另立流派和旗帜,不如说是

对当时整个散文写作的一个呼吁。当然,说校正我觉得也可以。但是,一个毫无力量

和“资源”的写作者,做这样的事情,是对批评家的僭越,也是自不量力的。幸亏,

有一些朋友支持,我们一起在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原生态:散文十三家》一书。

为了证实或者说呼吁,更为了引起一些注意,我为该书写了一篇万余字的后记,明确

提出,散文应当具备“大地原声与现场精神,人间烟火与众生关怀”的品质。其实这

几个关键词,也不是我首创,古人早就说到了这层意思。所幸的是,这本书在散文界

还是引起了一定的关注。

姜:你当初为什么提出这样的文学概念呢?就“大地原声与现场精神,人间烟火与众

生关怀”而言,其实所有文学种类都应该有着这样的理念啊!

杨:正如你所说,这个理念不仅是散文的,也是艺术的根本之道。“大地原声与现场

精神,人间烟火和众生关怀”,这一理念不仅深植于我们传统文学的血脉,也是文学

的本质所在。重新提出和张扬这样一个理念,一是基于当时的散文写作氛围。这一点

上面已有解释。二是强调回归传统。所幸的是,大致从2006年开始,中国的散文整体

性地回到了传统甚至时代现场来了。这一点有目共睹。抒情、变异性的书写与呈现,

怪癖和过度审丑的书写从大面积涌起到自觉地撤离,相信身在散文场中的人也是有所

觉察的。

姜:现在,原生态散文的状态,与原生态散文刚刚提出伊始的状态相比,有了哪些变

化呢?

杨:“原生态散文”从一开始就不排斥散文任何层面上的创新和想象力,尤其是采取

多种方式发现和呈现当下时代之本质的高强度的“试验”与“创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4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