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讲义 专题2 名句识记.docx

202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讲义 专题2 名句识记.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02名句识记

01专题网络·思维脑图

02考情分析·解密高考

03高频考点·以考定法

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科目考试说明中,有关此考点的内容如下:

5.积累运用

5.1掌握课本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与之相关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5.2默写并能运用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设置以上考点是基于以下目标:

1.语言建构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1.1能不断扩展自己的语文积累,自觉整理在学习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在梳理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专题探究,发现其中蕴含的语言运用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解释:能将发现的语言运用规律用于自己的语文学习实践。

2.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

考点课内重点预测(挖空版)

上海新高考重点考查篇目

(一)必修上册(8篇)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短歌行》三国魏?曹操

3.《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李白

4.《登高》唐?杜甫

5.《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6.《劝学》宋?荀子

7.《师说》(第一段)韩愈

8.《赤壁赋》苏轼

(二)必修下册(3篇)

1.《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2.《阿房宫赋》杜牧

3.《六国论》苏洵

(三)选择性必修上册(3篇)

1.《论语》十二章

2.《大学之道》《礼记》

3.《老子》四章

(四)选择性必修中册(2篇)

1.《屈原列传》第三段《史记》司马迁

2.《过秦论》贾谊

(五)选择性必修下册(5篇)

1.《离骚》(节选)第三段屈原

2.《蜀道难》李白

3.《蜀相》杜甫

4.《陈情表》李密

5.《兰亭集序》王羲之

警惕七种常见失误

“话到嘴边又咽下,提起笔来字忘了;考场急得直冒汗,走下考场空悲叹。”有人这样戏谑名篇名句默写。“煮熟的鸭子”跑掉了,到手的分数没有了——对于“一分压万人”的高考,怎能不悲叹!如何让“悲剧”在考生身上不再重演?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识记默写中一定要警惕以下失误。

(一)生僻难写字掌握不准造成错误

[典例]李白的《蜀道难》中,“,”两句描写了飞流直下、瀑布喧嚣、水石激荡的动人场景。

根据语境,本题的答案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两句,但这两句中“豗”“砯”及“壑”都是比较难写的字,其中“豗”容易写成“辉”,而“砯”容易把“水”上的点丢掉,“壑”也容易丢掉一些笔画。

(二)句子或词语顺序颠倒造成错误

[典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慨当年的英雄豪杰们,经过风吹雨打,现在也成了历史。

本题的答案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但是考生在书写时“雨打风吹”易错写为“风吹雨打”。

(三)虚词用错或漏掉造成错误

[典例]《阿房宫赋》中,作者杜牧借“,”两句告诫当朝统治者要吸取秦灭亡的教训,否则会重蹈覆辙。

本题所填的句子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但是本句中“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而”和“也”容易丢掉,导致出错。

(四)音同形异字记错造成错误

[典例]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

本题的答案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但很多考生容易把“砌”写成“器”。“玉砌”是指“玉砌成的物件”,而“玉器”与“雕栏”意义相差较远,所以在识记时一定要考虑字词的意义。

(五)理解偏差造成错误

[典例]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月有恨、流水无情的句子是“,”。

本题的答案是“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但有些考生却写成“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这主要是因为考生只注意到了题干中“江月”“流水”的关键词,但未能理解“待”“送”等词蕴含的风物依旧、人生易老的感慨之情,错将烘托游子愁绪的“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当成了答案。

(六)通假字记错造成错误

[典例]《荀子·劝学》中,“,”两句表达了君子本性与普通人没什么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的观点。

本题的答案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但考生在书写时,

文档评论(0)

150****39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