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备考之九省联考适应性考试作文赏析8篇.docx

2024届高考作文备考之九省联考适应性考试作文赏析8篇.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年九省适应性考试作文赏析

安徽、江西、广西、甘肃、贵州、吉林、黑龙江、河南、新疆九省适应性考试(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试题一:“文化遗产”(安徽、贵州卷)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们身边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学校校刊准备开设“文化遗产”主题专栏并向同学们征稿,具体方向包括以下三种。

1.向读者介绍一项文化遗产。注意避免过于形式化的说明文风格,应注重其人文内涵;不必面面俱到,力求重点突出。

2.陈述某一项文化遗产的历史、现状,在此基础上,谈一谈对它的保护与传承。

3.通过讲述你与某种文化遗产的故事,来展示这项文化遗产的魅力。

中华茶韵,遗产润于心间

佚名

遥望千年文化长河,中国茶文化如一枚涓涓涧水的玉璧,在时间的雕刻下闪烁着千年的芬芳。细品这博大精深的文化宝藏,方能领略中华传统之美。

纵观历史之川流,茶的发现早已刻在《神农本草经》的古籍之中,如初春的芽叶轻轻绽放。岁月的雕琢,茶文化从“茶解寒温饮”的民间习惯演变成博大精深的文化。茶的起源,是对大自然深邃感悟的注脚,更是中国人对生活、人际的深刻领悟。

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行,茶文化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制茶工艺、茶道和茶礼等方面的文化体系。名茶如碧螺春、龙井等,犹如一幅幅文化画卷,把岁月的美好镌刻在中华茶文化的史书上。然而,现代社会的浩荡浪潮,也给这一传统文化带来了考验。

千百年来,茶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体的共同守望。政府通过法规的制定,如对茶产地和传统制茶技艺的保护,犹如文化的园丁,守护着这片千年文化的花园。社会组织通过茶文化活动、博物馆的建设,为这份文化的传播撰写了华章。而个人的努力更是茶文化传承的生命之泉,唯有众志成城,才能使茶文化的音符继续在时代的大舞台上奏响。

诗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秋夕》中的咏茶佳句,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勾勒出茶的风韵。又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的句子,表达了品茶的雅致。

柴静说:“文化看上去无形无色,却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从何处来。往哪里去。”在科技蓬勃发展、时局风云激荡的当今时代,如何让文化更好地延续,让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以合适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这是每一个人需要回答的问题。我认为最好的传承方式应是巧借创新活水,为文化赋能,才能为文化拂去历史尘埃,重新“活”起来。

在千年的光阴中,中国茶文化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茶,是一场恢弘的文明交响曲,值得我们用心守护,用行动传承。或许,正如那句占诗云:“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我们每一个热爱茶文化的人,都是传承者和创作者,在这片文化花园中,用心奏响茶的韵律。

承续文化遗产,守护历史之魂

佚名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出了无数璀璨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或以巧夺天工的技艺,或以独特的地域特色,或以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我们共同记忆的一部分。它们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未来的指引。在我心中,最能触动我的是那古老的民间艺术一一剪纸。

剪纸,一种流传千年的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它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但真正形成完整的艺术形式,大约在唐代。一张薄纸,一把剪刀,或刻或剪,便能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图案。这其中,不仅有寓意吉祥的龙凤呈祥、福禄寿喜,还有描绘生活的

田园风光、市井百态。

谈及剪纸的现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正在逐渐失去其生存的土壤。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许多传统的文化习俗和技艺都受到了冲击。剪纸也不例外。如今的年轻人,更愿意沉浸在电子产品的世界里,而不是学习这种需要耐心和技艺的传统艺术。这使得剪纸技艺的传承面临困境。

然而,尽管面临困境,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其保护和传承依然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从政府到民间,从教育机构到社会团体,都在积极推广和传播剪纸艺术。许多学校也开设了剪纸课程,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验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此外,一些民间艺人通过收徒传艺、举办培训班等方式,为剪纸艺术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与剪纸的邂逅,源自一次偶然的机会。那是我小时候的一个春节,看到邻居家的窗户上贴着精美的剪纸,便被其细腻的线条和生动的形象所吸引。从那时起,我便开始学习剪纸,一发不可收拾。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剪纸的魅力。它不仅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还让我学会了耐心和细致。每当我完成一幅作品时,那种成就感和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通过这次与剪纸的邂逅,我更加坚信,文化遗产不应只被视为历史的遗留物,更应被视为

文档评论(0)

173****38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一线资深高中语文教师,十二年教学经验,语文教学组长,研究并擅长高中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