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一、高二语文寒假作业(6):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练习.docx

2024年高一、高二语文寒假作业(6):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练习.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高一、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六)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练习

【题组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小说阅读一般从“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入手。但由于中外小说在诸如表现方法、情节安排、语言风格等方面的诸多差异,如果再用鉴赏中国小说的基本理论去鉴赏外国小说,往往??①??,左支右绌。

外国传统作家主要创作写实主义作品,强调的是直面外部??②??的社会生活。理解这类小说,要把阅读重心落在小说的具体内容和与社会、历史的关联性上。而外国现代小说往往是“向内转”——作家们把人类心理世界本身作为研究对象,以内心的深刻发掘来揭示人物命运,透视外部世界。

外国现代小说不拘泥于传统的人物真实和情节合理,而致力于以扭曲的、变形的乃至反讽的方式表现社会。这类小说往往从一个小说人物的性格、心理和行为、遭际中,或者从一个类型化的情境、寓言化的故事中,透射人类的基本境遇,表现人性的复杂与深刻,表达人生的美好和无奈等。

用以命题的外国现代小说一般??③??,多通过生活的一瞬间、一插曲、一场景、一情绪,反映人物在一件事或一个场景中的片段行动,勾勒人物精神面貌,反映独特社会生活。这类小说,在技法使用上变化多端——跳跃、突转、抑扬、巧合、误会、悬念、对比、省略、夸张、变形、荒诞、蒙太奇等等。理解这类小说,需要在情节基础上发挥合理想象,补足小说空白,逐步明晰小说真正想表达的思想内容。

1.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结合文中内容,概括两个外国现代小说的整体特点。每个不超过15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语言和逻辑密不可分,语言运用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逻辑的制约。在某些情况下,语言运用突破逻辑规律的框框,反而可以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无理而妙”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艺术效果,同样得到了逻辑学界的认可和重视。“无理而妙”看似是反逻辑的,而创造、赏析它,却又离不开正确运用逻辑思维的智慧和能力。

《西厢记》之“长亭送别”一折写道:“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从事理上说,“晓来谁染霜林醉”问得稀奇;“总是离人泪”答得更是不近情理。然而,从艺术上讲:这一问一答,是最近乎情,是最合乎理的。因为它把人情移用于事物,形象逼真地表达了主人公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这段文字,堪称“无理而妙”的上品。

细想一下,这“无理”之中,______有“有理”之处。“眼泪”是液体,______,可用之“染”物;“霜林”是“红”的,故是被“染”的。______无此二者,这里要表现的离情别绪,恐怕也就失去了必要的依托,或者竟一变而为“无理而不妙”了。由此可见,“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归根到底是有其深邃的逻辑基础的,只不过是在逻辑的基础上加上了感情的色彩、想象的因素;离开了这种深邃的逻辑基础,人们创造、赏识“无理而妙”的智慧和能力,也就无从发挥了。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仍然??却????假如?B.却??因此??虽然

C.仍然??因此??假如?D.却??虽然??如果

4.第二段中有四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明确指出,并进行修改。

5.仿照上文中的分析,鉴赏下面诗句中的“无理而妙”。

(1)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2)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题组二】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工匠精神并不是西方工业文明的“舶来品”。中国自古虽是农业大国,但从不缺少??①?,鲁班、李春、李冰、沈括等世界级工匠大师曾成长、工作于此;也不缺少精美的中国制造产品,中国的丝绸、瓷器、金银器亦曾经是西方贵族的奢侈品。他们承载的是中国古代工艺匠人执着专注、独具匠心的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还有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这些??②?的诗句、成语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匠人们所秉持的??③?、一丝不苟的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发挥积极行动起来,工匠精神将引领人们书写精彩的更多故事,为实现中国梦献计力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要求人们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执着精神,要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这些精神都体现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屠呦呦、袁隆平、南仁东……这些大国工匠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基础,是文明水平的重

文档评论(0)

173****38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一线资深高中语文教师,十二年教学经验,语文教学组长,研究并擅长高中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