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范成大)(含解析).docxVIP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范成大)(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范成大)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殊不恶斋秋晚闲吟五绝

范成大

市声汹汹鼓催阵,日影骎骎潮涨痕。

消磨意气默数息,把玩光阴牢闭门。

夜坐有感

范成大

静夜家家闭户眠,满城风雨骤寒天。

号呼卖卜谁家子,想欠明朝籴米钱。

[注]①骎骎: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鼓催阵”“潮涨痕”描绘声音和时光,使无形之物变得具体形象可感。

B.面对喧闹市声、时光飞逝,诗人内心很不宁静,只能调整呼吸强压内心的躁动。

C.第二首诗描写静夜,家家闭户而眠是以静写静,满城风雨天骤寒则是以动衬静。

D.两首诗都用了叠词,“骎骎”写的是主观感受,“家家”是对环境的客观描写。

2.两首诗都写到市井之声,表达作用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其九)

范成大

其一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其九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

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起二句写初夏江南农村的景色。以民歌风格写成对偶语句,调子清圆,景色优美,很有吸引力。

B.其一,第三句写夏季白天变得漫长,表现战乱造成农村凋敝,民不聊生的景象。

C.其一,第四句又写景,只见蜻蜓、蛱蝶在飞动,以蜓飞蝶舞的动景衬托村中的寂静,以动衬静,静中有动,更显静谧。

D.范成大的作品把自陶渊明以来直到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描写农村自然景物的诗歌传统,以及唐代“新乐府”诗派的反映农村社会现实的诗歌传统融合了起来。

4.请结合“其九”相关诗句,简要分析村民是怎样对待行客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①

范成大

休舞银貂小契丹②,满堂宾客尽关山③。从今袅袅盈盈处,谁复端端正正看。

模泪易,写愁难。潇湘江上竹枝斑。碧云日暮无书寄,寥落烟中一雁寒。

【注】①此词为淳熙二年正月范成大离开桂林赴成都就任时所作。②小契丹:契丹族的一种舞蹈。③关山:王勃《滕王阁序》有“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句。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一开篇就说“休舞”,足见欢乐的歌声、曼妙的舞姿并没有缓解作者的离愁别绪。

B.用“关山”之典说明满堂宾客幕士都来自边防前线。杜甫《登岳阳楼》中“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也是类似的表达。

C.词人进一步抒发愁绪,以提问的方式发出从今往后谁还能认真欣赏这美妙的舞姿呢?叠词的运用强化了这种伤感。

D.最后两句虚写别后的相思。意思是说,日后“我”在寂寞的旅途中无法把自己写的书稿寄给友人了,只能空对那横空的孤雁。

6.本词下片作者认为表现流泪容易,把愁充分表现却很难。结合下片内容,简析词人是如何写愁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田舍

范成大①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②忙:

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③野气香。

乐哉今岁事,天末④稻云黄。

【注】:①范成大:南宋著名诗人,诗歌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②筑圃:修筑打谷场。③菁:水草。④天末:天边,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农人相互吆喝着携锄前去修治场圃,能让人联想到当时情景,渲染了农忙的气氛。

B.本诗写了农人筑场、儿童眠叶、水草等几组跳跃性镜头,看似不相统属,实则一线贯穿。

C.本诗和《插秧歌》(杨万里)相同点颇多:均为五言律诗,均反映农村生活,表现劳动艰辛的主旨。

D.尾联前句直抒胸臆;后句以景结情,金黄的稻子直铺天边,凸显了水稻丰收在望的场景。

8.赏析颔联的景物描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陆务观编修监镇江郡归会稽待阙①(其一)

范成大

宝马天街②路,烟篷海浦心。

非关爱京口,自是忆山阴。

高兴③余飞动,孤忠有照临④。

浮云付舒卷,知子道根⑤深。

京尘⑥成岁晚,江雨送人归。

[注]①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六月,枢密院编修陆游(字务观)因不满朝政罢归会稽故里,待阙镇江郡通判。待阙:等待补缺任命。②天街:都城的街道。③高兴:情致高远。④照临:上天(兼指皇帝)照察。⑤道根:道德的根基。⑥晋人陆机有“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诗句,以表现其游宦晋都洛阳的情景。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天街”“海浦”分别交代出行地与目的地,呼应标题中“送”“归”二字。

B.第三、四句,紧承第二句中“心”字,指出陆游不爱京口,而只是怀念故乡。婉转道出罢归一事,关切得体。

C.第七、八句,写陆游看淡得失荣辱,又言深知陆游深植立身之本,肯定了陆游的品节德性。

D.第九句运用典故,暗示京城的官场充满尘俗。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