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三讲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课件.pptx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三讲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容索引;[网络构建知识串联];;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始农业的产生

(1)产生:大约1万年前,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2)影响:原始农业的出现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2.农业生产方式的发展;3.农业地理空间的扩展;二、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1)生产模式:中国古代手工业存在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2)主要行业;2.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1)商业范围的不断扩大;(2)金融业的发展

①货币

中国古代布帛等实物货币曾长期流行,与金属货币并行使用。宋元时期,纸币开始使用。明清以后,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②信贷

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实物借贷和货币信贷,唐朝的信贷业务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到了清朝,资本性借贷得到显著发展。;(3)商业主体的变化

①官商

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官商垄断商业。秦汉及以后,官商垄断着利润最高的盐、铁等行业。清朝的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

②私商

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私商兴起;之后,私商在中国古代商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明清时期,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迅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三、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及社会生活的变迁

1.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1)土地制度的演变

①土地国有

商和西周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春秋战国时期瓦解。

②土地私有

春秋战国时期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之后,土地私有制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土地所有制形式。;(2)重农抑商政策

①确立

商鞅变法最早提出重农抑商政策。

②松动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元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国家对商业的控制有所放松。

(3)闭关自守政策

明清时期对外交往逐渐保守,多次实行“海禁”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宋朝社会生活的变迁

(1)门第观念的淡化

到宋朝,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人们更加重视当下的政治、经济地位,

门第观念淡化。

(2)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宋朝以后,贱民阶层的数量显著减少,无地农民与地主签订契约,较???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3)政府对社会的控制

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宋朝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四、中国古代的村落、集镇、城市和医疗

1.中国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2.中国古代的医疗

(1)古代的疫病

疫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甚至导致政治、经济的变动。明朝末年鼠疫横行,给明军、大顺军和华北民众均带来了巨大影响。

(2)疫病的防治

中国古代重视公共卫生与疫病的防治,已经建立疫病的救治机构。

(3)中医药成就

①中医理论:《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②中医治疗: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③中药典籍:《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明朝李时珍著成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2.个体农耕经济出现的三大原因和产生的六大影响;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四大特点;4.影响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对点训练]

题组一经典对练——拿高分;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时期统治中心在河南,内蒙古地区出现商朝青铜器不能证明商朝的统治范围到达内蒙古地区,青铜器有可能是通过交易流通到内蒙古的,排除A项;“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说明春秋早期已经出现铁器,故选B项;“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可以证明东周时期大冶铜矿已开采,但不能证明开采时间不早于东周,排除C项;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铁箭头并不能佐证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排除D项。;2.(2022·辽宁卷,5)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表中宋人诗句与其可以反映出的历史现象对应正确的是();答案A

解析“碧豆密争桑荫底,绿荷杂出稻花中”意思是桑荫底下种植了豆类,水稻田里有莲藕杂出,说明土地利用率提高,故选A项;“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升斗求市人”意思是将更多的最好的收成用作官府的赋税,把次一点的少量的收成拿到市场上销售,反映了当时交纳的是实物税,与“赋税征收货币化”无关,排除B项;“日薄人家晒蚕子,雨余山客买鱼苗”意思是傍晚时有人家在晒蚕子,雨后山民买鱼苗,这无法体现“雇佣劳动普遍化”,排除C项;“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意思是道路两边的桑麻葱茏延绵不尽,才知道我原来是在太平盛世,这与“人身控制的减弱”无关,排除D项。;3.(2021·全国乙卷,25)

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单位:户;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中原地区的民户数从西汉末到东汉中期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而江南地区的民户数??急剧增长,这说明在此期间长江以南

文档评论(0)

qwere1111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音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