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二讲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课件.pptx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二讲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容索引;[网络构建知识串联];;一、中国古代的乡村教化、基层治理与社会救济

1.中国古代的乡村教化

(1)魏晋隋唐:魏晋以来,政府推广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

(2)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

(3)明清:乡约内容逐渐由中央颁布,并具有约束力,与法律逐渐合流。;2.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3.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

(1)主体:中国古代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掌握大量资源的政府,民间组织处于辅助地位。

(2)内容

①政府:政府救济的重点是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

②社会: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宋朝以后,

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二、中国古代的户籍、赋役制度;;三、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边疆治理

1.秦汉: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岭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管辖。汉朝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

2.隋唐

(1)隋唐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时期,民族政策相对开明,唐太宗被西北边疆各族称为“天可汗”,边疆各族加强了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2)唐朝的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都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3.宋朝:先后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长期并立,但是,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从没有中断过。

4.元明清

(1)元朝结束了多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2)明清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四、中国古代的变法和改革;;;;2.中国古代社会救济的三大渠道;[对点训练]

题组一经典对练——拿高分;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初朱元璋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其统治,实行“知丁法”,要求百姓邻里之间必须互相知晓丁数、职业,便于互相监督,以加强对民间的控制,故B项正确;该措施没有强调农商皆本,故A项错误;禁止人口流动的说法太绝对,且统治阶级主要是通过户籍管理防止人口流动,故C项错误;该措施是出于政治目的而非经济目的,故D项错误。;2.(2022·北京卷,3)北???中期,各地知州积极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甚至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政务。欧阳修《丰乐亭记》载:“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范仲淹曾在名胜“严子陵钓台”边修建先贤祠堂以“咏其风”,认为这样“有大功于名教”。上述材料佐证了北宋()

A.注重推行社会教化

B.放松了对经济的控制

C.鼓励文学艺术创作

D.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夫宣上恩德”“有大功于名教”,可知北宋中期地方官员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但实质目的是通过这些公共建筑来推行社会教化,故选A项;题干材料未涉及经济控制,排除B项;题干材料中的举措与文学创作无关,排除C项;通过修建亭台馆榭无法看出崇文抑武的方针,排除D项。;3.(2021·广东卷,5)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

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

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

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可知明朝生员的服饰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这说明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故选A项;科举制的实行有利于推进社会流动,排除B项;服饰的差别不能说明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排除C项;生员的服饰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与市民文化无关,而且也不能说明市民文化突破了礼制的限定,排除D项。;4.(2020·天津卷,3)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

()

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

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

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

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答案B

解析中国古代宗族是基本的社会单元,宗族以乡约家规规范成员的行为,这些乡约家规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起到了促进文化认同形成的作用,故B项正确。国家政权长期稳定、法律制度的健全都属于国家治理的层面,与乡村“自律”无关,故A、C两项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特别提示宋朝以后,很多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对推广普及儒家文化起了重要作用。;题组二易错防范——不失分;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清政府重视基层社会的教育。清朝统治者认识到儒家礼教对于维持统治的重要性,对于政治教化活动给予极大的关心和重视,

文档评论(0)

qwere1111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音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