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主题是求贤诗而不是嫁诗《诗·周南·关睢》是求贤诗新证.docx

《关雎》主题是求贤诗而不是嫁诗《诗·周南·关睢》是求贤诗新证.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雎》主题是求贤诗而不是嫁诗《诗·周南·关睢》是求贤诗新证 《周南关书记诗》反映了什么主题?历代学术界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讨论。总的来说,有以下三种理论:第一,所谓的“后贤追求理论”。此说是根据《关睢》小序及《毛传》、《郑笺》、《孔疏》而来;二是“君子求佳偶说”。此说主要是根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等诗句而来,认为该诗就是小伙子追求“淑女”而成婚配的诗歌;三是“君子求贤才说。该说是当代程速、翟湘君等几位学者的最新学术观点。本文试从《诗经》时代的婚俗、礼乐制度并通过词句的考释,重新全面论证该诗是“君子求贤才”这一主题。 (一) “婚姻”只是事庙宇里的事 《礼记·郊特牲》:“婚姻不贺,人之序也。”又云:“婚礼不用乐,幽深也。”《礼记·曾子问》:“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孔疏》:“所以不举乐者,思念已之娶妻,嗣续其亲,则是亲之代谢,所以悲哀感伤,重世之改变也。”《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这里把婚姻仅仅看作是事宗庙与传宗接代的需要,根本不把结婚看作是欢乐的事。在先秦时代的《周礼》、《左传》、《谷梁传》、《公羊传》、《仪礼》、《礼记》等典籍中,记载婚嫁的事极多,都没有如《关睢》中所说的“钟鼓乐之”、“琴瑟友之”相庆贺的记载。从《诗经》本身看:《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是很典型的婚嫁诗歌。诗歌虽然极力烘托渲染新娘的貌美,却无钟鼓琴瑟相庆贺的描写;《邶·燕燕》:“燕燕于飞,参差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诗歌将女子出嫁描写得那样悲哀感伤。“国风”160篇,近一半的诗歌是描写男女恋爱及婚娶的诗歌,也均无一首是记钟鼓琴瑟贺婚的诗歌。 2 “阳礼”还是“琴传承”? 《周礼·地官·大司徒》:“以阴礼教亲则民不怨。”《郑注》:阴礼男女之礼。婚姻以时则男不旷,女不怨。”《贾疏》:“阴礼谓婚姻之礼不可显露,故曰阴礼也。”《礼记·郊特牲》:“婚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乐,阳气也。”《孔疏》:“婚礼不用乐者,幽深也。姑使其妇深思阴静之义以修妇道。乐,阳气也。阳气动散,若用其乐,则令妇人意志动散,故不用乐也。”以上这些典籍的记载说明,《诗经》时代婚礼不用乐的目的是要达到“修妇道”、“嗣其亲”的目的,也就是要达到“顺”与“孝”的目的。这实际上是周代统治者将“夫正妻淑、父慈子孝”的伦理规范与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行为规范渗透到男女的婚礼上。这说明,婚礼不用乐是《诗经》时代普遍的礼俗,而不是一般的、个别的民风民俗问题。 关于钟鼓、琴瑟皆为阳声,《周礼·春官·大司乐》孔疏引郑注云:“先击钟次击鼓……黄钟阳声之首。”周代,阳声只为阳礼而奏。何为阳礼?《周礼·地官·大司徒》:“……二曰以阳礼教让,则民不争。”郑注云:“阳礼谓乡射饮酒之礼也。”实际上,《诗经》时代的阳礼不仅仅是射御、乡饮之礼,阳礼中还包括迎送宾客、飨食诸侯、祭祀宗庙等等,凡遇阳礼则奏钟鼓。《周礼》中有关这方面的记载很多。如《春官·乐师》:飨食诸侯,序其乐事,令奏钟鼓。”我们再从《诗经》本身看,《诗经》中,“琴”字凡6见,“瑟”字凡10见,“鼓”字凡36见(不包括《关睢》一诗中的“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除了个别的几首诗歌中的“钟鼓”、“琴瑟”用于抽象的比喻意义之外,(如《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以琴瑟与乐的相合来比喻同宗族人之间的合睦。)全部是用于阳礼中而奏之。《唐·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杂佩以赠之。”《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里的“琴瑟”用于欢迎、礼遇宾客的阳礼中;《秦·车粼》:“既见君子,并坐鼓瑟。”用在君臣相见、相乐的阳礼中;《小雅·楚茨》;“礼仪既备,钟鼓既戒”、“钟鼓送尸,神保聿归。”用于祭祀的阳礼中;《小雅·宾之初筵》:“钟鼓既设,举畴逸逸。”郑笺:“钟鼓于是言既设备,将射故悬也。”这是用于乡射饮宴的阳礼中……《诗经》中“钟鼓”与“琴瑟”用于不同的阳礼所载与《周礼》中的记载完全相同,而群经中却无以钟鼓、琴瑟贺婚的例子。 (3) 钟鼓、琴僚是民间的乐器 周王朝曾经制定过十二项救济庶民的政策,谓之“十二政”。其中“九曰蕃乐”。(《周礼·地官·司徒》)郑注云:“杜子春读‘蕃乐’为‘藩乐’,谓闭藏乐器而不奏也。”周代之所以制定“蕃乐”的政策,大概是为了防止百姓逸乐过度而不俭,能度过各种灾荒、灾害,而使百姓安稳而不离散。另外,从《周礼》、《礼记》等诸经的记载中,也可以看出钟鼓、琴瑟不是民间的乐器。《周礼·春官·小胥》:“正乐悬之位,王宫悬,诸侯轩悬,卿大夫判悬,士特悬。”郑注:“乐悬,谓钟磬之属悬于笱。”这段记载说明,钟磬这类乐器,虽然悬挂的方式不同(有四面悬挂、有三面悬挂、有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